首先,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二,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毛泽东说:“我们的军事力量在长征前曾经达到过三十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三万人,不到十分之一。
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三万人比三十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得到了教训,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
这些保存下来的力量,经过千锤百炼,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广泛的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起了群众基础;
第四,红军长征更是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扩展资料:
长征的精神意义
1、实事求是的精神。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魅力在长征的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2、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3、长征的红军将士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彪炳千古。
4、红军将士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品质光耀历史。
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历史价值: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扩展资料
长征的重要会议:
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的决定。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
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尚示确切考证)召开会议,决定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领导权。
扎西会议 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决定恢复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确定了回师遵义的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