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扩展资料:
五谷杂粮名字的来历:
五粮是指五种粮食。在《诗经》、《诗经》等比《论语》更早的书籍中,只有“百粮”,而不是“五粮”。从一种粮食到另一种粮食,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吗?不是。一开始,人们常常给一种作物的几个不同品种起一个特殊的名字,这样他们就可以列出更多的品种。
这里的“百”指的是很多的意思,而不是真正的一百。“谷类”一词的出现,表明人们有了较为明确的分类概念,反映了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有五种。
五谷杂粮泛指粮食作物,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