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差是指利用抵销、合同更新等法律制度,最终取得一方对另一方的一个数额的净债权或净债务,如市场交易者之间,可能互有内容相同,方向相反的多笔交易,在结算或结束交易时,可以将各方债权在相等数额内抵销,仅支付余额。
扩展资料:
轧差是控制双边信用风险合约(如远期合约、掉期)的最常见方法之一,包括支付轧差(payment netting)、出清轧差(closeout netting)、跨产品轧差(cross-product netting)几种形式。
1、支付轧差。指通过降低必须支付的金额来降低信用风险。如果支付到期,A欠B的金额大于B欠A的金额,A向B支付所欠金额之差。
举例来说,如果A欠B10万元,B欠A4万元,则A对B的净欠额为6万元。没有轧差,B需要向A支付4万元,而A需向B支付10万元。假设B在向A支付4万元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A会违约,如果A已经得到B支付的4万元,则B可能无法收回其10万元,那么其信用损失将大于轧差后的6万元。
2、出清轧差。轧差可以扩张到破产情形。假设A、B间有很多衍生工具交易,一些合约市值对A为正值,其他合约市值对B为正值,如果A宣布破产,可用轧差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A、B在破产前同意轧差,就可以把所有衍生工具合约市值进行轧差而决定一方欠另一方的净额,这样B在破产过程中不是A的债权人。实际上,A对B的追索权变成A剩余资产的追索权。这个过程就叫出清轧差。
轧差在破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允许破产公司执行有利合约而不执行不利合约时,存在选择问题。上面例子中,如果没有轧差,A会对A欠B金额大于B欠A金额的合约违约,而B会被迫执行B欠A金额大于A欠B金额的合约。
3、跨产品轧差。当A、B同意对所有合约进行轧差时,这个过程就是跨产品轧差。例如,如果一方是银行,他们可以在决定一方欠另一方的总净额时包含任何条款。
银行轧差是指银行按照企业的收入以及支出相抵后的差额掌握贷款的发放。轧差指的是利用抵消、合同更新等法律制度,最终取得一方向另一方数额的净债权或者是净债务,像市场交易者之间,可能会有相同的内容,且方向相反的多笔交易,在结束交易或者是结算时,能将各方债权在相等数额内抵消,仅支付余额。对于银行来说轧差是在清算之前或者是跟清算同时发生的,已清算的交易不一定会经过轧差;轧差清算跟足额清算来说,大大地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轧差清算一般是伴随着负责的清算规则的。
轧差是在两家对手银行之间的支付指令,由一家结算银行完成真正的记账,该记账方式是轧差记账,只有已轧差才算是真正的完结。轧差是控制双方信用风险合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其包括了出清轧差、支付轧差、跨产品轧差等几种形式。
指银行按照企业财务收支相抵后的差额掌握贷款的发放。它是我国建国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银行的主要贷款方式。其特点是: 计算方法简便,容易掌握。一般按企业计划期内财务收支相抵后的差额确定贷款的增减额,然后在上期实际贷款余额的基础上,按增减额掌握贷款。
这是一种资金供给制,适应那时生产经营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当时银行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与企业建立业务联系,通过供应资金支持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
扩展资料
1、借记和贷记
借和贷在会计学上只是一种记账符号,做会计分录,必须要有这两个记账符号,表示各账户间的对应关系,有借必有贷,有贷必有借,借贷必相等。
对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结构;资产、成本、损益支出类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收入类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2、 清算与结算
简单说结算就是本行系统内的一种帐务结算,它只限于本系统。而清算则是相对于本系统或者是为本系统服务的相关机构,通常它是介于两个独立结算系统之外的第三方有偿清算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财务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