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和故宫虽然属于一个建筑群,但是天安门不属于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天安门是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叫做承天门,就是“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之后将名字改成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定国”。
天安门的中间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画像,画像的两边是横幅标语,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故宫在天安门的后面,过了午门才算是正式的开始游览故宫,午门的后面就是太和门,就是金銮殿,从太和殿向里就是中和殿,是故宫外朝的三大殿之一。
再向里就是紫禁城的内廷正宫门乾清门,故宫中轴线的后面就是交泰殿,位置是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之后就是御花园,御花园的古树已经几百年的历史,每棵古树上面都有简介。
天安是故宫的一部分,是故宫的北大前门。
故宫外有一皇城,天安门就是皇城的北门,皇城的其它三个门,城北是地安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皇城的城墙不完整,天安门两侧墙比较完整。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紫禁城正门外的一个宫廷广场,东、西、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普通百姓不可进入的禁地。
天安门简介:
天安门作为建筑群是故宫的一部分,但是天安门不属于故宫博物院的范畴,天安门的后面就是故宫,故宫的正门是午门,通过午门才算是进故宫游览。
天安门可以说是中国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我国开国大典以及历次阅兵的举办场所。天安门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象征,见证了我国的开国大典、升旗仪式、历次大阅兵等。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15年,在紫禁城建成之后才开始建设,刚开始的时候天安门是叫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后改名为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定国”。
穿过天安门城楼大门可以进入故宫,是故宫的城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扩展资料天安门和故宫:
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兴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历时18年。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康熙年间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