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有两种分类。
1、正阶魔方
二阶魔方、 三阶魔方、四阶魔方、 五阶魔方、六阶魔方、七阶魔方、八至十七阶、更高阶;
2、异型魔方
镜面魔方、SQ1、魔表、金字塔、斜转、五魔方、魔板、连体魔方、捆绑魔方、空心魔方、齿轮魔方。
异型魔方相对原始魔方的变化较大,但是原理基本上相同。初玩魔方的魔方爱好者通常会被它们怪异的外型吓到。不少异形魔方都可以使用正阶魔方的复原方法或相似思路进行复原。
扩展资料:
产生背景:
早期尝试
1970年三月,Larry Nichols发明了“Puzzle with Pieces Rotatable in Groups”,并申请了加拿大专利,是个2×2×2的魔方,但是每个方块之间是用磁铁互相吸在一起。1972年获得(英文)美国专利 ,比鲁比克教授的三阶魔方早两年。
起始
厄尔诺·鲁比克是匈牙利的建筑学和雕塑学教授,为了帮助学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所以他自己动手做出了第一个魔方的雏形来,其灵感是来自于多瑙河中的沙砾。
1974年,鲁比克教授发明了第一个魔方(当时称作Magic Cube),并在1975年获得匈牙利专利号HU170062,但没有申请国际专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魔方
目前的魔方可以被分为四类,分别是:正阶类、异形类、附加类以及复合类。
一、正阶类
正阶类即常见的二阶魔方、三阶魔方、四阶魔方等等,奇数等最高阶数为33阶,偶数的最高阶数为22阶。
二、异形类
这一类包含的十分广泛,包括很多正阶变体、四轴类、十二轴类、两极类、转角系、转棱系、不等阶等非常的多,还有很多没列出来,常见的有sq1、移棱、风火轮等。
三、复合类
复合类即在以上的魔方的基础上再次复合一些别的转动,或者说一些二合一或者三合一,难度通常是很大的,这类结构也十分复杂,通常分为两层(我拆开过一个)。
四、附加类
附加类就比较特殊了,像时光轮、时间机器这些都是属于附加类。
1、二阶魔方(英文:Pocket Cube)又称口袋魔方、迷你魔方、小魔方、冰块魔方,为2×2×2的立方体结构。本身只有8个角块,没有其他结构的方块。结构与三阶魔方相近,可以利用复原三阶魔方的公式进行复原。
2、三阶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Cube,也就是用鲁比克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是当前最普遍的魔方种类。为3×3×3的立方体结构,最初的名称叫Magic Cube,1980年Ideal Toys公司于贩售此玩具,并将名称改为Rubik's Cube。
3、四阶魔方(英文:Rubik's Revenge),为4×4×4的立方体结构魔方,由彼得·塞波斯坦尼(Péter Sebestény)于1981年发明。四阶魔方的本名,起初是仿照三阶魔方(鲁比克方块)而命名为“塞波斯坦尼方块”,后来在生产前最终定名为“魔方的复仇”,以吸引三阶魔方的爱好者。
4、五阶魔方(英文:Professor's Cube或Rubik's Professor),为5×5×5的立方体结构。由乌多·克雷尔(Udo Krell)发明。五阶魔方总共有8个角块、36个边块(两种类型)和54个中心块(48块可以移动,6块固定)。
5、六阶魔方(英语:v-cube 6)为6×6×6的立方体结构的魔方,可以用三阶魔方、四阶魔方、五阶魔方一部分的解法来帮助复原,变幻。
六阶魔方速拧是WCA官方赛事竞速项目之一,截至2020年的单次世界纪录为1分09秒51,平均世界纪录为1分15秒90,保持者均为美国选手Max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