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高压水银灯2023-02-03  22

意思是:巧言善辩、油嘴滑舌,阿谀逢迎,善于表面做作的人,很少能达到仁的境界。

出处《论语.学而第一》

仁是由人的本性而来,每个人都本自具足的,但因后天的不良习气所染,仁的性德显现不出来了。要先学道,这个道就是《易经》、《老子》里面所讲的“道”,就是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的“道”。

但“道”也不是容易搞明白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讲“德”。《道德经》里就是专门讲“道”和“德”的,“道”是体,“德”是“道”之用,但即便是“德”,还是不容易搞明白,那就只能再退一步,从讲“仁”开始了。

扩展资料: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虽然做到“刚、毅、木、讷”,不一定就是“仁”的境界。但要是花言巧语、善于辞令、矫揉造作,以阿谀逢迎之嘴脸取悦于人,肯定就不是“仁”的境界了,换言之,这种人不厚道,表里不一,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很难与人相处。

比如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与人共患难的时候,对人很好,成功了就翻脸不认人,这就是“巧言令色”,是不仁的典型。

这句话的意思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出处:孔子《论语·学而》。

解析:孔子之所以要读者警惕“巧言令色”,不是来批判社会中那些本来就无德,奉承拍马的人的,而是提醒那些想“求仁”的人,不要以为待人接物时处处和颜悦色,一心要让对方开心就是仁。

扩展资料: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里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巧言令色,鲜矣仁。”解读

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出自孔子《论语·学而》,孔子之所以要人们警惕“巧言令色”,不是来批判社会中那些本来就无德,奉承拍马的人,而是提醒那些想“求仁”的人,不要以为待人接物时处处和颜悦色,一心要让对方开心就是仁。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79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