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黑白相间的蚊子,个头挺大,被咬一口能起一个大包,是什么品种的蚊子?

于谦儿子2023-02-03  41

是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别称亚洲虎蚊、花斑蚊、花蚊子,是双翅目、蚊科、伊蚊属蚊种。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子。

形态特征:

雌蚊头鳞典型。喙比前股略长,暗褐色。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都具有银白宽鳞,后背片上方并有褐色窄鳞。中胸盾片上有一条银白窄鳞形成的中央纵条,前端后伸而略为细削,背板黑色,节I侧背片覆盖白鳞。雄蚊触须比喙略长,腹节和背板仅有侧斑而无基白带,有的节背板基部中央有白鳞,节腹板大部白色。腹节背板山峰状,有一不同程度的中央突起。

扩展资料

生态习性:

白纹伊蚊是完全变态的昆虫,通常在孳生地周围栖息。常喜栖息在阴暗、避风区域,像室内的卧室、客厅、厨房水池、碗橱处和悬挂汗污的衣物上,住房周围的草丛、建筑工地的水池、树洞等野外孳生地。雌蚊偏吸人血,多在户外侵袭人体,活动高峰多出现在早晨日出和日落前。

白纹伊蚊刺叮凶猛异常,刺叮后皮肤奇痒、可引起皮肤红肿,局部皮炎,甚至全身性皮炎,抓破后易溃痒感染。除刺叮骚扰外,更重要的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是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潜在性媒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纹伊蚊

浑身黑色带白色斑点的蚊子是伊蚊,俗称“花蚊子”,蚊子的一种,成虫身体黑色或棕色,脚上有白色环纹,翅膀上没有斑点,停止时身体和停留的平面平行。幼虫和蛹生长在树穴或缸盆等的积水中,卵分散沉在水底。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也叫“黑斑纹”伊蚊成虫的特征是翅没有斑,身体大多是黑色的,而且有白斑,也被称为亚洲虎蚊,白纹伊蚊,,主要白天吸血,叮人凶猛,传播登革热,属于双翅目蚊科,源于东南亚,是东南亚和中国的常见蚊种。白纹伊蚊既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子,也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媒介,它可以传播很多病原体,包括登革热、 罗斯河病毒和西尼罗病毒。雌蚊偏吸人血,多在户外侵袭人体,但也有在室内叮咬吸血者。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伊蚊本身为黑色,也有银白色,身上有白道,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器刺吸式。雄蚊无舌,上下颚退化,不能刺吸血液,雌蚊可刺吸人、畜血液。幼虫腹部第 8节的背面有 1条管状的呼吸管,无掌状毛,呼吸管末端的开口为气门。有些种类是淋巴丝虫病的传播者,有些种类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者。近年对伊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孳生于水坑、洼地积水、石穴、树洞、竹筒和缸罐等容器积水中。在我国分布较广的如白纹伊蚊(白条伊蚊)、白点伊蚊、灰色伊蚊、棘刺伊蚊、东乡伊蚊等。

停落时,身体与停落面平行。白纹伊蚊全天都有吸血现象,活动高峰多出现在早晨日出前1~2 h和日落前2~3 h,通常后一个时段高峰较前一个时段高峰明显。此外,这种蚊还具有多次吸血特性,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多次吸血率增高,这种生物学特性,对登革热病毒传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71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