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是不是都被吴亦凡事件惊呆了?
从头到尾,我都很孤独。评论区最常见的四个字是:“我被宣传了。”
每次有娱乐活动,公关的身影无处不在。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总会有舆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关系的工作自然带上了某种神秘的色彩。
在国内也拍过一些公关职场剧。
但说实话,除了1989年的PR小姐,港剧里也有一些经典形象。公关行业在国产剧中出现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相应的,很容易浮在表面。
例如,最近最受欢迎的戏剧应该是冯小刚的《远东》。
在这部剧中,吉娜饰演戴晓宇,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公关公司。
由老板张绍刚扮演。
虽然公关只是这一行的统称。
细分一下,券商公关、娱乐公关、商务公关等工种不同,但做公关首先需要的能力是沟通协调。
在影视里也很简单。有什么比餐桌上的“酒量好”更直观?
所以,在陈进之前的一秒钟,她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纯女研究生”,而一旦到了酒桌上,她就瞬间变成了“一口气的派对女王”。
别忘了给自己背书:我爷爷活着的时候,特别能喝!"
北京“伟大的萨米人”的典型形象,尽管对该公司几乎一无所知,但几杯酒就能让顾客放下心来。
看着老板一愣一愣的,一顿饭下来,决定签字这才认识了这个小美女。
回到车上,还不忘当场兑现这单奖金,刷的就是两万,很大方。
短短几个镜头,就把公关工作的日常概括的很一般,很直接。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刻板印象”。
公关工作的定义是“输赢在酒局”,而忽略了他们平时所做的其他努力。
真正的业务能力根本体现不出来,但是当你赢了一个客户,几杯酒下肚就在饭桌上了。
上来就说你不懂这个圈子,但三言两语就能扳倒一个行业顶级的老江湖,不顾自己艺人的权益,完全被这个职场的小透明的真诚打动。
真的吗?
人人参与的社会,工作就这么简单?
不需要前期准备,中间沟通,后期跟进,公司最头疼的问题三言两语就解决了?
这种神话公关能力的拍摄手法,在之前黄轩和佟丽娅的《完美关系》中也有体现。
黄轩直接成了“独立公关神”。
稍微了解一点公关实际操作的人都能感觉到这个设定有多夸张。
公关的工作需要小组合作,每个环节的问题都要大家一起解决。
需要涉及的领域包括法务、文案、财务、研究等多个方面。一个人的能力和气场再大,也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都专业。
所以黄轩这个角色看起来够假的。
作家能力的有力体现就是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谨慎真的很重要,但不一定要做侦探才能直接调查案件。
别的不说,信息时代出问题了。在这样的多媒体和路人的镜头下,我还等你起来再查?
睡觉是另一个问题。
做过公关的朋友都跟我抱怨过。这条线最大的特点是“随时袖手旁观”。
名人八卦在网上挂了很久了。黄轩还能睡到中午,真顾客就不能生气了?
在公关这一行,除了肉眼能看到的,我们还会做很多准备,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提前预测。
接到一个客户的需求后,需要在各种情况发生后迅速拿出解决方案,甚至提前预演危机,这就是把所有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专业的公关工作绝对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随便睡一觉,在酒局喝几杯,关键时刻柯南就会成为行业标兵。
没有哪条线是那么简单的。艺术来源于现实,但不要太低于现实。
回过头来看,其实作为冯小刚在网剧领域的第一部作品,《远东》还是有些野心的。
刘晓庆,宋丹丹,黄波,朱时茂…
但是每一个有台词的角色都要配一个大咖脸,资源安排绝对到位。
最近被这部剧的台词频繁刷屏。
有前吉娜和宋丹丹的《实力派演员和流量演员的较量》。
之后就是黄波的动情演绎,传说中的“数字先生”再也没有背过台词。
我,冯小刚,也客串了一个只知道彩虹屁的现场导演。
娱乐圈讽刺现象是一把好手。
总的来说,这部剧无论是从出场还是讨论来看,确实很火。
如果只是放松追剧的时候看,剧情还可以。
但是被网友集体打了低分,最大的问题是角色很悬。
都说要拍互帮互助的女性力量,但在一般人看来,她们生活中的烦恼真的有点矫情。
每次生活痛点一出来,马上就解决了。
别人在北票合租的时候,他们可以住在北京奶奶的大别墅里,享受生活。
为了心中的演员梦,我努力拍戏多年,现在还是一个透明小团体表演。
但是“兜里有钱,一点都不慌”。
毕业回国找工作的职场新人,一般穿的都是均价万元以上的精致时装。
什么12000的芬迪西装,30000的Chaumet耳环,出门从来都不一样,就像一个风光无限的时尚博主。
其他人也是随心所欲,存款几十万。
没钱买房还贷款,家庭主妇从微信官方账号刷几条推文,马上就有人来买版权。
每篇1万,一口气卖了20篇,轻松搞定20万。
唯一一个看似无忧无虑的富婆,立志成为“天使慈善家”。
每天要么给刚认识的朋友送贵重的礼物,要么出钱让朋友一起开餐厅。
我上来就说的很清楚,我不是靠这个赚钱的。
我怎么不认识这种“浪子”属性的朋友?!
但到目前为止,我还在追剧。
不知道姐妹们专心事业后的剧情走向。你能恢复一点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