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红军血战湘江?

畲怎么读2023-02-03  21

写作背景年代: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背景是长征途中,必经之地!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湘江战役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第二艘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 共 国 际 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七律 . 红军血战湘江

重兵压境争河渡,

杀气腾腾血色污。

日月双神辉隐蔽,

红军三万尸漂浮。

地如无耻地当灭,

天若有情天亦哭。

你看农家摆酒宴,

十年不上湘江鱼。

翻译为: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多用来形容人(多指男性)神采奕奕、俊秀爽朗。

丰神:精神饱满。

俊朗:指相貌俊美爽朗,也兼指杰出朗悟。

出处

南朝 陈 徐陵 《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丰神雅淡,识量宽和。”

《梁书·元帝纪》:“ 世祖聪悟俊朗,天才英发。”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花烛之后, 朝霞见韩生气宇轩昂,丰神俊朗,才貌甚是相当,那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我爱。”

参考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6713263.htm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57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