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强调以什么治国?

煤矿六大系统2023-02-03  30

董仲舒强调以德治国,他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是儒学大师、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德”在金文中又写作“_”,曾有学者认为“_”是“德”的古字。

实际上“_”比“德”出现得更晚,是为“德”的异体字。作为正直、坦率、诚实、自然之“直”,一直被古人视为“德”之重要表征。所以人们干脆将“德”字写作“直”下一个“心”,即为“_”。

董仲舒强调以德治国,他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是儒学大师、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于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继而提出了“天人相与”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认为天和人间是相通的,天主宰了一切。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创造了人,人就应该按照天的意愿来行动。从这个理论出发,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说法。

扩展资料: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就是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他是奉了天命来统治世人的。因此人民要绝对地服从君主,只要是君主喜欢的事,人民就应该无条件的去做。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重点就是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理论让当时的统治者非常满意,董仲舒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许多。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出后,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后世皇帝的圣旨都会写上“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就是为了证明皇帝是奉了上天的命令前来统治世人。不止皇帝做事喜欢说成天的意志,就连普通百姓也是喜欢把自己所做的事说成是上天的意思,比如“替天行道”。中国古代的老百姓都特别相信神佛之类的,而皇帝等人这样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神话,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董仲舒

董仲舒强调以德治国,他认为应该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董仲舒的“更化”思想,就是用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对人民剥削,让平常百姓和富豪之间的差别缩小,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家,他创立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的一生中,经历了四个王朝,尤其受到汉武帝的尊重。在去世后,还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董仲舒成就

1、提出“天人相与”的理论。他认为天和人间世想通的,天主宰了一切,由这个理论作为基础,接着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说法。“君权神授“主要是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神圣性,这一说法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喜爱,这一理论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2、提出以德治国。董仲舒为了协调社会矛盾,提出了“调均”的主张,不允许官吏和百姓争抢土地,让百姓有自己的产业,有效地缓解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

3、他的“更化”思想,限制了社会对人民的剥削。他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更加重视“教化”。他对汉武帝提出以“仁德”治国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理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52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