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其实这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年限制为九年制,即又称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主要影响如下:
1、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8、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9、增强了执法的可操作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第四条 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
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第五条 公民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
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护和实现公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
二不愁三保障是指什么
二不愁三保障是中国在异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二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提出背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国家采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组织实施。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明确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力求聚集政策合力,通过搬迁来实现这批群众的脱贫。
主要指标
搬迁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二不愁三保障:二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施目标
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小病不出乡村,大病负担明显减轻。不让一个适龄孩子因贫失学。要加强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党员干部要经受考验,磨练党性,增进群众感情,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
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是中国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其中,住房安全有保障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
2021年2月25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提出背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15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2014年底,国家还有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其中包括约1000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中央决定,对这部分贫困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包括集中安置和插花式分散安置。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国家采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组织实施。
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明确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力求聚集政策合力,通过搬迁来实现这批群众的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