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植物也叫作活化石植物。
孑遗植物也叫作活化石植物,它们的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其中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也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
孑遗植物的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也是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银杏、水松、珙桐都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孑遗植物是一个古老的植物类群,它们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在古生代,当时我国北方高耸的山脉还未形成。
因而北方的气候十分温暖,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和如今完全不同。世界的森林分布情形,与地质时代大不相同。古生物学者依据植物化石标本研究,推定在古生代之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距今三-四亿年前),已有蕨类石松目的鳞木及印章木发生。
到石炭纪时这些石松类、种子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一度极为昌盛。直到中生代的二叠纪,因气候发生剧烈变化,才渐渐衰退。侏罗纪和白垩纪间,代之而起的是极为繁茂的古苏铁及松柏类等,称霸世界,形成浩瀚的森林。
孑遗植物包括很多,在中国就有100多种。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包括银杏、水松、珙桐、水杉、银杉、红豆杉、台湾杉等。松叶蕨和桫椤也是重要的孑遗植物。
孑遗植物指绝大部分植物物种由于地质地理气候变迁等原因灭绝之后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在我国,银杏、水松、珙桐等都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
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在植物分类学的拉丁学名中,银杉的属名Cathaya, 译成中文是伟大中华的古称“华夏”的意思。从这个属名就可以看出银杉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早在1000万年前,银杉在地球上生长十分茂盛,分布也很广,欧亚、北美都有大量的分布。在德国、波兰、法国及俄罗斯都曾发现过它的化石。但是,第四纪大冰川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和北美,使生活在欧美各地的银杉,由于不适应严寒的气候而遭到了毁灭,只有一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远古历史的见证者。
银杉是我国植物学家钟济新于1955年4月在广西龙胜的花坪原始森林调查时发现的。经过一年多的采集、鉴定,在1957年由我国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匡可任确认就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当时,发现银杉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世界植物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世界植物界的一件大喜事。此后不久,在我国的四川金佛山又发现了四百多株,以后在湖南新宁、贵州道真、广西金秀等地也陆续发现。
银杉为松科常绿乔木,树高达20米。喜欢生于日照少、湿度大、多雾雨、气温低、海拔1000米的高山树林中。叶的背面生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并由此得名。银杉树身笔直、雄健,枝干平展,挺拔秀丽,在林中脱颖而出,风吹树动,枝晃叶摇,银光闪闪。树皮暗灰色,并龟裂成不规则的薄片,恰似一幅古朴典雅的图案。每年3、4月间,银杉开花,淡淡的黄绿色,好像多数阔叶树刚绽出的嫩芽,十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