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有两种意思,如下:
1、唐宋时期皇帝私下一般称呼皇后为梓潼,也可形容夫妻伉俪;
2、梓潼是我国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县城的名称。梓潼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北方。梓潼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遗迹。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梓潼县地质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北部川北古中坳陷低缓构造区,为新华夏第三沉积带的川北台凹构造体系。东南临近川中古隆平缓构造区,西南界临川中新坳陷低陡构造区,西与龙门山台缘褶皱凹陷带毗连。梓潼大向斜是境内主要构造。
轴线自县境东北的建兴、演武、马鸣入境,经县境中部,成弧形沿龙门山走向,由东北向西南延展,进入江油、游仙、涪城,再经安县花荄而南向华没闭合于成都平原,全长150千米以上。
因向斜轴线西北受到龙门山褶皱断带控制,东面受巴中莲花状旋扭构造影响,西南则受绵阳帚状旋扭构造制约,致使梓潼大向斜轴线弯曲,且在向斜两翼发育有了组次一级构造,并有局部微小错动,裂隙不太发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梓潼县
梓潼有两种意思,如下:
1、唐宋时期皇帝私下一般称呼皇后为梓潼,也可形容夫妻伉俪;
2、梓潼是我国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县城的名称。梓潼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北方。梓潼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遗迹。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梓潼县近代的历史:
1、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分批进入梓潼,并掌控全境。1935年5月,红军分批撤离梓潼。7月,国民党势力重返梓潼。将全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每区设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单位分辖各县,以控制地方力量。梓潼县隶属十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绵阳。
2、1949年12月20日梓潼县解放。为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发展经济,分批开始变革行政区划。解放初期,梓潼县隶属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绵阳专区。
3、1950年3月,将四川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同属西南军政委员会直接领导,梓潼县隶属川西行署绵阳专区。
4、1952年中央决定撤销四个行署区的建制,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梓潼县乃隶属四川省绵阳专区。
5、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绵阳专区改制为绵阳地区,1985年2月国务院又批准将绵阳地区改制为省辖市。绵阳建制几经变动,梓潼县均隶属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梓潼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梓潼桔梗
“梓潼”是我国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县城的名称。
名称由来:
梓潼之名,源于夏商。《广博物志》卷四十载,梓潼原名尼陈山,
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陈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夏禹欲造独木舟,知尼陈山有梓木,径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树不伏,化为童子,禹责而伐之,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故改尼陈山为梓潼山,因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名梓潼,蛇水(今潼江)亦因此而名梓潼水。
梓潼,读音:[zǐ tóng]
简介
梓潼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北方,位于东经104°57'16”至105°27 '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县境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52.5公里,108国道、347国道贯穿境内,宝成铁路复线、京昆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全县幅员面积1442.3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降水902.4毫米。
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县”等殊荣。梓潼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遗迹。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