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忽如归全诗

欣欣然2023-02-03  40

作者:曹植

出自三国诗人曹植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处]

白马篇(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为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的时候看待死亡,就好像回归故乡。

曹植《白马篇》原文及译文

原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译文: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

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

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

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

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

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

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

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

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

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

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

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

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

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

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

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

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

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

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23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