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除了郡王长子(嫡长子的封号)外,原则上一律封镇国将军(但也有因为是滥妾所生,降等为辅国将军的)。从镇国将军开始,降等袭爵。
镇国将军的正妻称镇国将军夫人。镇国将军的俸禄为每年1000石(一半本色粮,一半钞;嘉靖四十四年改为三分本色粮,七分折钞)。
镇国将军的儿子一律封辅国将军。女儿称郡君。郡君的俸禄为每年400石(四分本色,六分折钞;嘉靖四十四年改为二分本色,八分折钞)。
明代另武官散阶,从二品,位列军阶第四等。属于荣誉称号,不是实际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军衔。
清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辅国公下,辅国将军上。
应该是大将军一品。
将军只是个统称。在古代很多武官都称为将军,或者尊称某某武官为将军。一般情况下古代的武职最大的是大将军。按汉时的武官为例,从高到低分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千夫长→百夫长→什长→伍长。伍长算是最小的武官,再下就是兵了。
镇国将军:爵名。明用以授郡王除被封为郡储以外的诸子。清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 镇国将军品级为武官正一品。
清制,镇国将军分三等。分别为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始见于汉代末年,汉献帝以皇后伏寿之父伏完任之。南朝宋曾改为辅师将军,旋复旧称。梁不用为将军号。北魏、北齐仍置。明、清为爵名。明代用以授郡王诸孙。清代为宗室封爵第十级,在镇国将军下,奉国将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