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里的兰若寺存在吗?有何依据?

和亲王2023-02-03  39

提到兰若寺,很多人都会想到经典的港片《倩女幽魂》。 的确,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这一章也很经典。 旷野中,没有古刹,也没有阴风居住的人。 尤其是寺庙旁边就是万佛塔,不远处就是人人惧怕的乱坟。 坟墓之乱就不用解释了,万佛塔就是僧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塔。 这样的环境是恐怖传说的滋生地,也是古代都市传说的发源地。

1.事实上,兰若寺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而且,还真有《聊斋志异》那样的鬼传说。 虽然人们对兰若寺的实际位置有过争论,但争论的范围是浙江省金华市附近。 而且,还有两座寺庙与原文描述的环境非常相似,被认为是兰若寺的雏形。 首先是金华四中附近的西凤寺。 西峰寺曾是一片荒野,后来变成了墓地。 还有一个关于“少女鬼”的传说,和聂小倩的故事很相似。 另一处是金华城北的永福寺。 寺旁是万佛塔,寺外是传闻中的坟冢,也与传闻相符。

2.在历史文献中,兰若寺一直是个闹鬼的地方。 有记载说,兰若寺常有人失踪。 夜间行人路过兰若寺。 白天,荒凉的神殿空无一人,晚上却灯火通明,时而金光闪闪,时而传出诡异的笑声。 古人迷信,听到这样的传闻,更是害怕兰若寺,不敢去那里。 小倩是坏人面前的食人魔。 因为他们心里有鬼。 它只能通过鬼魂的艺术形象来表达。 书生心中无鬼,所到之处无所畏惧。

3.在一些研究历史的人眼里,它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 在古代,兰若寺其实是达官显贵解闷的好去处。 这里有官商往来,也有官员寻欢作乐。 所谓乱坟多为存放酒水的仓库。 消失在兰若寺的人,大部分看到了这里的真相,都沉默了。

世界上没有鬼,只有人心怪。 至于宁采臣和聂小倩的故事,那只是一个穷书生写给他的童话。

兰若寺出自《聊斋志异·聂小倩》,位于金华市城北。

兰若是“阿兰若”的省称,源自梵语aranya之音译,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后也指一般的佛寺,在古文中并不罕见。因此原文所谓“兰若”即指僻静的寺院,而非寺名。其实在《聊斋志异》中,大约有十多篇均提及“兰若”一词,意思也都是指一座寺庙,如《尸变》、《画壁》、《促织》、《辛十四娘》等。此外,古代也将兰草、杜若等香草合称“兰若(ruò)”。细考文中‘至北郭’、‘殿塔壮丽’等文句,此寺庙应在金华市城北,且寺旁有塔。

扩展资料:

兰若寺的原型

至于古寺的原型,则众说纷纭有人说,昔日金华城北有座永福寺,寺旁曾有万佛塔,寺外则是乱坟岗,与原文所说的地址比较契合。有人则认为,在如今金华四中附近,曾有一座西峰寺,昔日是荒郊野外,后成坟场,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女鬼”传说,“聂小倩”故事即传自此处。

亦有人说,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西南部的武义县,确曾有一座兰若寺,并有县志记载,而兰若寺只是几千年来其中的一座寺庙,由于年代久远,早已不知何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兰若”即寺名,而非“寺庙”之意,只是“兰若”可能是金华城北的某个村落,其地有寺,寺以地名。可惜的是,几座寺庙均已不复存在。但是,金华城北确实有一处极符合原著描述的地方。

兰若寺在:金华市城北。

兰若寺出自《聊斋志异·聂小倩》,位于金华市城北。兰若(若,音rě),是“阿兰若”的省称,源自梵语aranya之音译,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后也指一般的佛寺,在古文中并不罕见。因此原文所谓“兰若(rě)”即指僻静的寺院,而非寺名。

古寺原型

兰溪,位于金华城北,因古时盛产兰花而得名,当地还有诸多关于兰花与女子的民间故事,当地的兰花村就是古时村子里女子多种兰花而闻名;兰花村旁边就是兰荫山,其横截江流,形似苍龙,又名横山。

西侧为兰荫寺,始建于元代。寺前有摩崖石刻“兰荫深处”四字,署“正德十四年桂月十五御题”,古时兰荫寺的香客多为附近兰花村的女子;寺正对面有聚利塔,建于97年。

“兰若”即寺名,而非“寺庙”之意,只是“兰若”可能是金华城北的某个村落,其地有寺,寺以地名。可惜的是,几座寺庙均已不复存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22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