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有关于五毒的说法,端午节前后很多地区也有 消除五毒 风俗,那么五毒是什么呢?为什么毒王蜘蛛不在其中?传说中的 五毒 有五种动物。它们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这五种动物统称 五毒 是古人的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金庸后期的武侠小说里,也有五毒之说。这是哪五种毒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五毒的知识吧。
在汉族的传统习俗中,一般认为端午节前后,天气开始变热,五毒全醒,天下不得安宁。所谓五毒皆醒,就是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开始频繁出没。为了防止五毒的危害,人们通常会贴上五毒的图片,喷洒石灰水或用雄黄酒杀死五毒的恶臭。谷雨气温升高后,病虫害进入高发期。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作物和人的伤害,农民们在进入田地的同时贴上五谷雨贴,以消灭害虫,并为纳吉布驱魔祈福。这种习俗在山东、山西和陕西很流行。
人们认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现的时间,民谣中说: 端午节,天气热, 五毒 醒着,不安分。 端午节是为了提醒人们预防伤害和疾病。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各种方法来防止五毒的危害。一般是在屋里贴一张五毒的图片,在红纸上印上五毒,然后在五毒上扎上五根针,就是把毒物刺死,不能再横行了。这是巫术的遗产,用来辟邪。民间在衣服上绣五毒,在糕点上装饰五毒,都是驱除的意思。有的地方,人们用彩纸把五毒剪成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上、炕上,或绑在孩子的胳膊上,以避诸毒。端午节也用桃花印章装饰。它是桃民俗中的一种驱邪,源于申屠和雷宇的神话,上面刻有桃,也有驱散噪音的意思。《续汉书 middot》;礼仪": 朱和五色桃花印被用作门饰,以阻挡邪恶的灵魂。 这就是后世淫吉葫芦的由来。”《孟良·鲁》卷三: 等待一个中士在中午生下朱昱 lsquo五月初五,正午时分,红舌和白舌被消灭 rsquo句子 这是宋朝的习俗。燕京岁月录: 一天下来用彩纸剪成各种葫芦,贴在门挡上,排出毒气。 这是清朝的习俗。有的甚至在纸葫芦上挂丝穗、飘带,更美观,或者在葫芦上剪出五毒的形状,挂在门上,也有排出五毒的意思。你是 倒灾难葫芦 。直到现在,人们还有在门口挂镜子辟邪的习俗。唐朝时,五月五日中午在扬州长江中心铸造铜镜,向皇帝进贡,称为 天子 ,这也是辟邪的意思(见《唐史》增刊)。所以后人更倾向于在门前挂镜子驱邪。
五毒中,蝎子基本有毒,但毒性不强,一般不致命(个别品种除外)。被蝎子刺伤后,身体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几个小时后疼痛会逐渐消失。蝎子很安静,动都动不了。和蜘蛛一样,属于蛛形纲动物,毒液主要集中在尾部的倒刺上。全蝎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一般对风湿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蛇因种类不同,可分为毒蛇和非毒蛇。一般蛇是无毒的,但是很多种类的蛇都是剧毒的(大部分在南方),毒蛇咬伤致死的例子层出不穷。蛇蜕和蛇胆也是常见的中药材。
一般蜈蚣是有毒的,但是毒性很弱,人甚至感觉不到它的毒性。然而,长期接触蜈蚣会导致中毒现象。蜈蚣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对各种癌症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蛤蟆,俗称蛤蟆,体表有很多疙瘩,让人觉得恶心。蟾蜍分泌的蟾酥毒性甚至强于蛇毒,但蟾蜍攻击性不强,很少发生中毒。
蟾蜍的药用价值极高,其身体的大部分都可以入药。
壁虎的选择是最有争议的。壁虎没有毒性,但不知何故却被列入了五毒。不过壁虎的尿液有微毒。壁虎作为四大灵动之物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在后来的一些小说和游戏中,壁虎经常被变成蜘蛛。其实不难发现,所有的五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得丑,样子吓人。蜘蛛不在传统的五毒之列,因为五毒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都是可以入药的剧毒物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蜘蛛入药。所以一般认为五毒应该还是 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