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的“我”看待他人,无论是对女孩,还是对富二代,他都有打量、好奇甚至思考,但这一切,又似乎来得非常平淡。至少从外部表达上,不带有强烈的情绪起落,更像是在经由他人,来完成更多的内心世界建构。因此,小说细思极恐的部分,因表达的内收,神秘幽暗如黑洞。
村上春树把这一切都写得非常隐晦。尽管小说有惊悚的部分,但这份惊悚,也是交由读者通过内心想象去完成的。这部小说的调调,跟村上很多其他小说是很像的,就是他的东西,自始至终有一种很沉稳的审视在里面。
详细解读:
《烧仓房》中,“我”与富二代的关系,是微妙而略带荒诞的。他们虽算得上世俗意义上的情敌,但他们都没在意这层关系,他们之间的相处,更像是一种客套。
疏远谦和,礼貌无聊。他们之间唯一的交心,是对于“烧仓房”这件事的讨论上。那时,则是一种语言和智力上的交锋,无关系情绪。
《烧仓房》主要说了在一次三人聚会中,剧中三人喝酒飞叶子,等女孩微醺去睡觉后,神秘男忽然向“我”袒露了他的一项特殊癖好:烧仓房。
就像村上一贯的小说一样,神秘男未作过多解释,只告诉“我”,下一处要烧的仓房已经选好了,就在“我”家附近。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分外注意附近仓房的情况,但日子过了许久,也未发现或听说哪里有仓房被烧。
之后就是故事的结局,数年后的圣诞节,“我”与神秘男在某处偶遇,聊起仓房的事,神秘男称“当然烧了,烧得一干二净”,而后又说起那位无名的女孩,二人都称从那次聚会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女孩毫无预兆地失踪了,就像被烧掉的仓房一样。
《燃烧》改编自《烧仓房》
小说的种种迷幻色彩总是伴随着隐喻,隐喻是在描述用现实的逻辑不可描述的一种状况,与这种命运之隐喻相伴随的往往是人们面对自己时也不想启齿的病状或隐情。而这一切总是在不可预估的时刻到来,又在隐喻完成的时候悄然结束。
韩国导演李沧东在2018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呼声最高的作品《燃烧》,正是改编自《烧仓房》。有人说这是对村上春树最牛的一次改编,这个评价有道理。
1、意思:仓房是指又老又旧,没有用处的东西。那么陈旧那么脏污又没用的东西,甚至叫人觉得要烧索性一起烧掉算了。
2、《烧仓房》既是一个有关变态杀人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扼杀我们心中美好回忆的故事。
3、小说中共出现三个人物,都没有名字,我暂且用“我”、“她”、“他”来代称。
4、小说开头提到了“剥橘皮”的哑剧,这段关于哑剧的描写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作者其实是在提示读者:烧仓房和剥橘皮一样,都只是一个隐喻。现实中的仓房没有被烧,但“他”确实做了类似于烧仓房的行为。
4、“他”的身世在小说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可以通过前后文看出“他”是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异化的有钱人,就像《舞舞舞》中的五反田一样,需要通过烧仓房(杀死喜喜、破坏社会固有的秩序)来维持均衡。因为人不是机器,只有通过间歇性的烧仓房(破坏秩序)的行为,才能找回自我。
5、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他”作为一个有钱人,不断地烧掉像“我”这样普通人的仓房。这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入侵我们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扼杀掉我们那些单纯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