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父亲是爱新觉罗·胤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即位后,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过政敌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败,所以双方的斗争在雍正帝继位后延续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扩展资料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为改善民生,实行摊丁入亩,使中国人口的暴增。
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时期恢复明朝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
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
军机处成立之后,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使皇帝乾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允许臣下阻挠旨意。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地方官员下达命令,努尔哈赤以来的议政处就渐渐形同虚设了。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时处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权力比明太祖还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权力更没法与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权力于一身,总理天下庶务。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的父亲是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皇帝。
大清第五个皇帝雍正,名"胤禛",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全称:"敬天昌运 建中表正 文武英明 宽仁信毅 睿圣大孝 至诚 宪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扩展资料
康熙末年,大清帝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朝堂上自索额图明珠党争过后,朋党之气愈发严重,九子夺嫡导致结党之风更甚,凡事已不能秉公处理;西北长期对准噶尔蒙古用兵导致国库早已空虚;地方士绅借天灾兼并土地、隐匿人口,贫富差距已然急剧扩大,盛世浮面下的危机早已呈现。
帝国的危机不是人人都了解的,但是长期在一线处理各类社会问题的雍正却深谙形势、充满忧患。早在23岁,他便跟随康熙皇帝检查京郊永定河工程质量,26岁又前去验收治理黄淮工程。
一生治黄河、清查京、通两仓、整吏治,足迹遍步中华各地,深谙民间疾苦,按现在的话来讲便是长期奋斗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长期从事急难险重工作而养成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和务实不玩虚的工作思维也一直延续到雍正称帝之后。兴利除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便成为雍正一朝为政的核心。
正因为如此,雍正宵衣旰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在位一十三年间,他“凝坐殿堂,披览诸处奏章,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千数百言”,共处置各种题本192000余件,平均每年达14700件,亲自朱批41600多件奏折,有的批语多达 1000多字,比奏折本身字数还多。
为充实国库,他严饬各省清查亏空、丈量土地,同时改革主佃关系,推行耗羡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新政;为整顿吏治,他严厉打击朋党、压制清流,设军机处,建立密折制度,
为防止九子夺嫡事件重演,他建立秘密立储制度,一生打击亲兄弟、处置亲儿子,将皇权置于亲情之上。
整顿吏治,打击了天下的官员;充实国库,逼苦了天下的地主乡绅;压制清流,得罪了天下的读书士人;称亲弟弟为猪狗,将亲儿子削除宗籍,在家人中获得薄情寡义、冷酷无情之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乾隆的父亲是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 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扩展资料
雍正帝历史评价
雍正帝是个十分勤于政事的帝王,治国治军都有自己的一套战略,且略有成效。康熙帝晚年在位期间已经不像年轻时候那样有为,不仅怠于政事,还变得非常容易相信奸臣的谗言。
雍正帝他即位后采取严厉的手段来铲除朝廷上的腐败现象,对已经开始躁动的百姓采取了安抚措施,缓解了即将爆发的社会矛盾。
雍正把康熙晚年走歪的路掰正过来,让大清重新步入了盛世的局面。
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史景迁评价道:“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平恶化的危机;
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有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