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浆墓一般多深


浇浆墓一般多深?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浇浆墓综述

叨叨三国事儿

2022-07-18 12:09

关注

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浇浆墓综述

张伟邵启凤王为刚

浇浆墓指将石灰、砂子和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三合土(又称三和土),以糯米汁或羊桃藤汁作为胶粘剂,经搅拌、夯筑制成的用来整体封固棺椁的墓葬。根据现有的发掘资料,浇浆墓最早出现在元代[1],流行于明代中晚期,清代中期消失。浇浆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四川、广东、河北亦有发现。泰州明代浇浆墓发现较多,以普通百姓墓葬为主,少量高级官僚墓葬,年代最早的为成化二十年(1484)的泰兴市黄桥镇何嵩墓,较晚的为泰州嘉靖二十年(1541)处士刘湘夫妇墓,最著名的为泰州徐蕃墓。

2017年4月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原沿河镇潘桥村马庄组发掘的一座明代浇浆墓

(配图来源于网络,非原文配图)

1、浇浆的构成

浇浆的构成以石灰、砂子和黄土为主,具体的比例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略有差异。明代浇浆的构成为石灰一份,河砂、黄土二份,以糯粳米汁和羊桃藤汁做粘接剂:“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2]三合土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使用的历史悠久,不晚于南北朝时期。清代江宁地区浇浆中石灰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占一半,“土之多寡,大率以三分石灰、二分土、一分砂为准,而其土即以山穴土为之”[3]。江浙一带粘接剂常常以蓼叶浆代替糯粳米和羊桃藤汁。

石灰糯米土夯实墓,什么年代兴起?

古代的墓葬要防腐一般都有加石灰,从西汉就已经出现了。

石灰糯米土夯实的墓,是为浇浆墓。

一、浇浆墓的简介:

浇浆墓出现于元代,在明代和清代早期逐渐盛行。

明后期流行石灰椁墓结构,墓葬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胶浆”,经层层夯打筑成。此种墓葬形制较特殊,与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开。有些保存好的浇浆墓,不仅随葬品全部安全存放在墓葬里,墓主人尸骨也完好保存。据悉,这种墓葬形制存在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

二、浇浆墓的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到了元代才出现的。浇浆墓在明代和清早期逐渐盛行,之后越来越少。

第二、浇浆墓的封闭系统比较好,墓里面还会放中药来保护尸体,因此浇浆墓里面的尸体不容易腐烂,有的出土的浇浆墓还会发现保存完好的尸体,令人惊奇的是,有的浇浆墓里刚出土的尸体还会保持弹性。

第三、由于浇浆墓的密封性比较好,出土的墓里面会发现丝绸、漆木器等一般墓中难以保存的墓葬品。

三、浇浆墓缺点:

可惜的是,由于氧化作用的影响,浇浆墓中出土的丝绸常常一见到空气就变黑氧化,保存完好的尸体也会很快腐烂,因此浇浆墓中发掘出的墓葬品保护难度很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84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