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 是什么意思?

范蠡简介2023-02-02  39

1、属性词。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下同)。

2、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

引证:

1、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我总得客观点嘛!’ 周仆 笑着说。‘我对你们两方面不偏不向。’”

2、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但运用表面事物,也为客观条件所限制。”

扩展资料

客观的反义词:主观 [ zhǔ guān ]

1、哲学范畴。指属于人的意识、精神方面的东西。与“客观”相对。

2、不依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的愿望、偏见(办事)。与“客观”相对。

引证:

1、赵树理 《锻炼锻炼》:“刚才怨我太主观,不了解情况先说话!”

2、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由主观立论,一切真理从物质的经济生活到心灵的精神生活都密切依傍于‘实际’。”

很多时候,人总是以一种很轻松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在看待别人,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题记

如何客观认识世界?什么是超客观认识?请看下面的这位高人是如何理解和阐述的。

人一直把客观看作通向真理的道路,客观除了"真实地",即认识直接与事实相通、事实真实的反映与表达这个意义以外,客观作为名词,是指事物的存在性质、存在形态和存在方式。客观认识和主观认识是人认识事物的两种方法,人们通过这两种方法认识获得世界,这两种方法成为人到达存在的两条道路。

人们把存在定性为客观,除了排除主观的意义,还确实认为与人的认识无关联的客观存在,客观的本质词义是不与我的认识相关联的另外一种存在认识,意思是:客的观而非我的观,我观为虚,客观为实;我观为假,客观为真。但是,人一直无法证明事物的客观性质由何而来,于是,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成了问题的尽头。不过即便客观的来由无根无据,但客观观念、客观认识仍然是人的基本认识方法,虽然人们知道客观并不一定可靠,但是总比人的主观认识可靠,因为客观认识只能证伪,但主观认识也不能能证真,所以人只能惯性地使用客观观念和客观认识。

客观观念其实来自于人的本能经验,来自于人对事物表象的感知,来自于事物外在的直接反映,来自于事物留给人的记忆与经验。人无法解释这些感觉、印象、记忆与经验,就把它们统统归纳为客观现象、客观事物、客观规律……这是原始的、简单粗糙的认识概念,但没料到这些概念会一直沿用至今,且无法动摇。客观事物就这样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

客观事物是怎么被人认识的?认识后的客观事物与认识前的客观事物有区别吗?人有可能真实地认识本来的客观事物吗?在这些疑问未解答之前,客观就只能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事实上,人与事物不可能有想象中的客观关系,人与事物只存在感知关系,人只能通过感知才能认识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也只能在感知中显现,感知是事物存在的唯一方式。

感知运动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也是认识的前提和唯一的方式,认识就是感知信息的概念化处理,感知形成的概念就是认识,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感知的结果,所有的认识都是感知整理得出的认识,一切所谓的客观存在都只能是感知存在,感知存在才是人面对的本质的存在。所谓的客观存在,是经过人的认识重组过的存在,是事物具象与人的认识概念重合后的结果和参与了主观意识的事实显像。我们定义的客观事物,恰恰是多种认识因素混合的结果,其中当然不乏人的主观因素。

理论中的客观并不存在,因为没有存在的理由。最本质的存在是认识概念发生之前的感知存在,只有感知主体与感知对象的直接存在关系,不掺杂任何感知以后的精神意识,这种存在显示才是最本质的存在,这种存在认识就是"超客观认识”,是人能够获得的终极真实。

(作者介绍:王建平,中国新锐思想家,感知理论创造者,自由作家,诗人,小说家。)

客观:哲学术语,指的是人们看事物的一种态度,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另外,客观也指事物的本来存在状态.指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存在.它与主观正好相对.【词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80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