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现代化》([美]西里尔·E·布莱克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dfA0ClwbnmfNg3Sk7oUQw
提取码:jb48书名:《比较现代化》
作者:[美]西里尔·E·布莱克 编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01-01
页数:625
内容简介:
1979年西里尔·爱德华·布莱克教授主编的《比较现代化》的问世使现代化理论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变化,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在中外学者的面前展现了。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韦氏辞典,后现代(postmodern)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艺术、建筑和文化等领域兴起的思潮,它分析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危机,反对现代化运动的哲学和实践,主张复兴传统要素和技术。有些后现代主义者倾向于对现代思想的否定和解构,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比较重视后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创造。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把社会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即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但是,他们关于"后现代"的时间涵义,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后现代文化最突出的特征莫过于对绝对理性和权威的颠覆。
后现代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柔性的特点,如边缘文化、个人选择、重视个性、多元文化、复杂性等等。
现代化理论,包括现代化政治、经济、社会、行为与比较研究理论,也可分为结构学派、过程学派、行为学派、实证学派、综合学派与未来学派的理论,可谓五彩缤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结构学派
结构学派以结构—功能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主要特征。他们信奉社会进化论思想,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根本差别是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与社会整合。他们更加关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比较与转变,即重视转变结果,而不是转变过程,试图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知识等不同角度区分并阐述社会的不同类型或模式。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列维和穆尔等。
帕森斯在他的著作《社会行动论》和《现代社会体系》中,沿用涂尔干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二元分类法,把社会发展过程看成是社会结构的进步性分化与社会功能的专门化。结构的分化程度与功能的成熟性代表了社会发展水平。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知识与文化等特征,分别构成现代性与传统性。从传统社会的传统性向现代社会现代性的转变,涉及一系列社会结构与功能的根本转变以及社会的整合。
在政治方面,简单自然的村社权力系统与封建专制制度让位于民主制度,包括普选制度、党派制度与科层制度等等,信仰自由代替了宗教统治。在社会方面的转变,包括结构的分化与层次化、功能的专门化与职业化、社会的流动、家庭的变化、知识的普及、社会世俗化等等。社会整合则是对社会分化带来的破坏、冲突、失调与紧张关系的平衡。分化程度与科层化程度高、整合程度大与整合功能强的社会,是更现代的社会。
列维在《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中分析了现代化的特征。他把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在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与差别归纳成如下八点:(1)现代化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等诸单位的专业化程度高,而非现代化社会的专业化程度则比较低。(2)在现代化社会中,由于专业化程度比较高,诸单位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而非现代化社会中亲属群体与近邻共同体的自足性比较强,缺少功能的分化。(3)在现代化社会中,伦理具有普遍主义性质;而在非现代化社会中,家庭与亲属的社会关系比较紧密,伦理具有个别性质。(4)现代化社会的国家权力是集权但不是专制;非现代化社会的国家权力如同封建制度一样,即便在权力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其性质仍然是专制的。(5)现代化社会的社会关系是合理主义、普遍主义、功能有限与感情中立,非现代化社会则是传统的、个别的、功能无限与具有感情色彩的。(6)现代化社会有发达的交换媒介与市场,非现代化社会的交换媒介与市场不发达。(7)现代化社会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层制组织,非现代化社会即使有科层制组织也是建立在个别关系基础上的。(8)现代化社会的家庭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其功能也在缩小,非现代化社会的家庭结构是多样化的,家庭功能是多重的。
穆尔认为,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经济富裕与政治稳定社会的总体过渡。他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初始原因。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有: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与受过高度训练的专家、广阔的市场与相互储存的组织结构;首先是由工业化初期死亡率下降所引起的人口爆炸,随后是工业化成熟期普及家庭计划,实行人口控制,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老龄型人口结构;亲属群体与家庭功能的缩小与解体,个人主义进一步加强,妇女地位的提高,社会控制的减弱。实现工业化需要:在价值观念上,由亲属优先(任人唯亲)过渡到业绩优先(任人唯贤);在制度上,建立能够为发展经济而动员土地与资本的可转让的所有制,使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的劳动市场制度与促进流通的商品交换系统;在组织上,建立专业化、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与合适的国家财政组织;在个人动机上,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个性、业绩主义志向、向上的积极性、对教育的渴求与活动热情。
伊斯顿的《政治体系》描述了政治现代化的连续模式,即传统社会通过自我增殖走向现代社会。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中指出,发达的政治体制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不发达的政治体制是传统社会的特征;一切政治体制在文化上都是混合的,把传统与现代的成份结合,如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与人口控制化等等。结构—功能分析在现代化研究早期非常流行,并对后来的现代化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过程学派
关注现代化的过程而不是现代化的结果,是过程学派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点。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代化理论是对这一过程的表述。他们研究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征与现代化发展规律,代表人物有罗斯托等。罗斯托1960年发表了《经济发展阶段:非共产党宣言》,指出可根据经济指标把所有社会的发展分成五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的大众消费阶段。1975年他又增加了一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他认为,在准备阶段,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更有效地建立社会基础结构,新精神在社会中发展,出现一个新的企业家阶级;起飞阶段是关键,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排除经济发展的障碍,才能实现工业化与建立工业部门;以后技术从工业部门传播出去,经济与社会便走向成熟,然后向消费社会过渡。显然,罗斯托的现代化是一种连续发展模式,他强调经济发展与工业化的作用,同时注意到精神的作用,延续了韦伯的思想。
帕森斯在《社会系统》中,从世界历史角度把现代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欧洲西北角(英国、法国、荷兰)为主导,其代表是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政治革命;第二阶段以欧洲东北角(德国)的急速工业化为主导,政治民主化落后于经济工业化,产生了纳粹法西斯主义灾难;第三阶段的主导者是美国,美国的民主革命与工业革命结合得比较好。
布莱克关于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在其著作中有大量体现。他在1966年出版的《现代化的动力》中,把现代化分成四个阶段:第一,现代性的挑战,现代观念与制度、现代化拥护者的出现,这一切使社会在传统知识范围内遇到了最初对抗;第二,现代化领导的稳固,权力从传统领袖向现代领袖转移,在此过程中,尖锐的革命斗争通常可达数代人之久;第三,经济与社会的转型,经济增长与社会变迁达到这一程度:社会从以农村与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以城市与工业为主的生活方式;第四,社会整合,经济与社会转型导致了整个社会基本结构的重组。1979年,布莱克在《比较现代化》中,把现代化进程分成四个阶段:准备时期、转变时期、高级现代化时期与国际一体化时期。
亨廷顿总结了现代化过程的九个特点。(1)现代化过程是革命的过程,这是直接依据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比较而来的;(2)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将现代化过程归纳为某一种因素或某一个范围;(3)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与影响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4)现代化是全球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15世纪与16世纪的欧洲,但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的现象;(5)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6)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进行现代化的过程都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与阶段;(7)现代化是一个同质化过程,传统社会以许多不同类型存在,现代社会却基本相似;(8)现代化是不可逆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的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与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个长期趋势;(9)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现代化的冲击很大,变化很深刻,代价与痛苦也很大,但从长远观点来看,现代化增加了全人类在文化与物质方面的幸福。
过程学派的观点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行为学派
现代化过程必然涉及个人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心理素质与行为特征方面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人们是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变化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心理学家们强调心理与行为转变在现代化中的重要性。这派代表人物是英格尔斯和麦克勒兰德等。
英格尔斯认为,在任何社会与任何时代,人都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国民在心理与行为上都发生了转变,形成了现代的人格,现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与文化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具有人格的现代性,这个社会才能成为现代社会。他在《走向现代》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够赋予先进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的心理基础,如果掌握和动用先进制度的人本身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还没有经历一场向现代性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的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他归纳出现代人的九个心理特征。(1)有接受经验的能力,对革新与变化没有先入之见;(2)在意向上不仅对直接环境中产生的大量问题,而且对外部产生的大量问题形成并持有自己的观点;(3)面向目前与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4)把计划与组织信念视为处理生活的方式;(5)为促进个人目的与目标的实现而掌握环境,而不是完全为环境需要所操纵;(6)相信世界是可以依赖的,相信可以依赖别人与别的机构来履行或完成义务与职责;(7)懂得别人的尊严,愿意尊重他们;(8)信仰科学与技术;(9)相信分配公正,相信根据社会贡献而不是根据某人与这种贡献无关的奇思怪想或特殊性质来获得报酬。在这些特征中,有四个特征最重要,它们是:他是参与型公民,并有丰富的知识;他对个人效能抱有充分信心;他在受到传统势力影响时,特别在处理个人事务上作出决策时,有高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他愿意接受新经验与新思想,是头脑开放的人。
在麦克勒兰德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该国的成就动力值相关。他提出的成就动力值,是通过计算儿童和小学生读物与童话故事中有关进取和以获得成就为欲望的主题的出现频率而得出的。他认为,成就动力值较高的社会将造就精力更旺盛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们推动了经济更加快速发展,先进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因素是企业家精神。行为调适理论解释了如何使用积极的奖励与消极的惩罚来制约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与人格结构决定了人的行为,行为也反过来改变人的价值观念与人格结构。这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的刺激手段,或鼓励或抑制某种行为方式,导致行为方式的改变,造成或强化形成某种行为方式。社会系统是一个可操作系统,一切人都属于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改变操作中的某些制约因素,就可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帕森斯在《社会行动论》中提出了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他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一套“角色期待”,它规定了社会成员所期待充当的社会角色,社会通过奖励与分配系统实现这种角色期待,从而构成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它制约与强化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在社会选择方面有四种类型:全选—贤选型,价值观念是个人主义与反权威主义,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目标与手段,个人成绩与能力是选择的主要依据;全选—亲选型,价值观念是集体主义与权威主义,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取决于其成绩与能力,个人愿望与成就不受重视,国家被视为达到发展目标的手段;特选—贤选型,价值观念是集体主义、权威主义与传统主义的结合,个人的等级地位与亲缘关系受到极大重视,个人成就与能力也受到重视;特选—亲选型,价值观念是传统主义,只有稳定与亲缘关系受到重视,不考虑成就、效率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