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发生的条件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凌汛,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凌汛期一般需采取破冰措施,防漫堤决口,酿成灾害。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形成原因:简言之: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水在0℃或低于0℃时会结冰,而流动的冰称为凌,两者统称冰凌。当气温低于水温时,水体也开始降温。随着气温的下降,当水温达到或低于0℃时,水就开始结冰。

河流是在流动的水中结冰,由于水流上下的混合作用,不仅会在水的表面形成薄冰和岸冰,而且在水内、河底也会形成水内冰,冰盖厚度可达1米以上。

由于冰盖下面有大量冰花堆积,阻塞了部分水流出口,造成流水不畅,使得上游水位壅高,这种情况被称为冰塞。在河流的浅滩或弯道等处,横跨断面并明显壅高水位的冰块堆积体,被称为冰坝。当冰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后,就发生了“凌汛”。

扩展资料:

以内蒙古黄河河段为例,其上游河段温度高,下游河段温度低,所以下游段早于上游段封冻,而解冻时间,上游段又早于下游段。这样,当河道下游段出现冰凌以后,必然阻拦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

当融冰开河时,河槽蓄水量就形成凌峰向下游流淌,遇上较窄河段或者河道转弯处,由于排冰不畅,会形成卡冰堵塞,很多冰块堆积以后,就形成了冰坝。冰坝形成会使得河道水位骤升,容易造成河堤决口,淹没周围的农田、村舍。

参考资料来源:科普中国——“冰塞”“冰坝”的绮丽景观与危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68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