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条面等于是尤溪美食的代名词。以至流传一句话,来尤溪旅游不尝大条面,等于没来过尤溪。就是尤溪人,离开家乡有段时间,也会思念大条面的味道。
大条面的做法十分简单。
先将面粉和成面团后,压实擀薄至5毫米左右,摺叠成长条状,再用一把长约七八十厘米的专用切刀,切成4~5毫米宽的长面条。再将长面条放入热水锅中焯熟,捞出放入冷水中过水冷却,取出按大致相等的量圈成团,沥去水分备用。
要食用时,将弹性十足的大条面,再次放入滚烫的热水锅中。煮上两三分钟,用漏勺捞取,轻抖几下,沥干依附的水分,盛在海碗里,加入食用油、盐巴、味精、酱油、蒜头醋、葱花等佐料,搅拌均匀,一碗撩人胃口的干拌大条面就做好了。
如在小吃店里点这道小吃,店家还会奉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高汤。高汤是用去皮的猪头熬成的,味道清甜鲜美。
大条面的吃法较多,不局限于干拌,也可炒着吃。有的人喜欢加些辅料,直接煮着吃。
大条面以其外形粗大而得名,但历来名称多样,不一而足。因面条以专用切刀切成,又称“切面”;粗细与筷子近似,又称“筷子面”;备食用前圈成团,又称“团面”;圈成团其状如饼,吃时再放入热汤中烫熟,又称“汤饼面”;作为寿面用于朱熹“洗三旦”宴会,又称“朱子面”。但不管怎样,尤溪老百姓还是喜欢称其“大条面”。
大条面是尤溪人日常最喜欢食用的小吃,特别是一些上班族,懒于打理早餐,总是走进小吃店,点上一碗大条面。
当一碗大条面呈上来时,丝缕热气携带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用筷子夹起面条,送入口中,用力一吸,随着“嗞溜”一声,温热满口,齿颊生津。有的人会再叫上二两猪头肉,或是几片豆腐干,或是一个卤蛋,吃得是更加津津有味。
大条面已流传千年。有资料显示,日本的乌冬面就来源于尤溪大条面,是日本僧人空海法师于唐朝时从中国带回日本,资料中乌冬面就称为“切面”。
空海法师是日本香川人,他从中国回来后,就在家乡推广乌冬面的做法。同时吃过香川乌冬面和尤溪大条面的食客表示,二者的做法和口感十分相似。
福州开元寺志记载,空海法师因在海上遭遇台风,飘散至霞浦县境内,后居住在福州开元寺。有的人分析,空海法师往返长安,途经尤溪,看到了大条面的做法,于是带回日本。
另一种说法是,唐代尤溪至福州已有水运通道,终点码头就在离开元寺不远的“尤溪洲”。闽江流经尤溪洲分南北两支,南支名乌龙江。空海法师居住开元寺期间,遇见尤溪梢排工人煮食大条面,学得大条面做法,带回日本。因语言障碍,以“尤溪洲”旁的乌龙江为名将之称为“乌龙面”,后音讹为“乌冬面”。
世事无巧不成书,如果空海法师不是在海上遇到台风,就不会与福州结缘,也就不会有“大条面”与“乌冬面”的关联。更巧合的是,“尤溪”的发音与日语“好吃”的发音十分相似,这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毕竟大条面真的很好吃噢!
()
对于家庭自制的面条(湿切面),首先要将水煮沸,随后放面,然后用筷子上下挑动。紧接着要用大火再煮,要煮开大约两次,再添加两次凉水。这么做的方法主要是防止面条黏连。用旺火是担心水温的够,面条会黏糊。对于外面买的干面条或者挂面,将水倒入锅内,有小气泡出现的时候放面条,然后搅动几下,把锅盖子盖好。开锅后,不可以用大火,用中火或者小火,随着水开随着添加凉水,俗话说的好“水沸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