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矿物在沉积岩中分布的相当广泛,其主要光性特征已为大家熟知,即具菱形解理,闪突起明显,高级白干涉色,均系一轴晶负光性。常见的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其次为白云石,至于菱铁矿、菱镁矿、菱锌矿、文石、菱锶矿、白铅矿、毒重石等则比较少见。碳酸盐矿物既可以单独组成碳酸盐岩,也可以在其他岩石中呈次要组分出现,并且常常在颗粒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中呈填隙物产出。
碳酸盐矿物的光性特征大多十分相似,尤其是当岩石中两种以上的矿物同时存在的时候,在薄片中准确定出矿物种属是比较困难的,可靠的鉴定必须辅以薄片染色等方法。
1.方解石
沉积岩中的方解石粒度变化很大,从小于0.01 mm的泥晶到大于4 mm的巨晶均可出现。结晶粒状、鲕状、球粒状及栉壳状集合体都很常见。遇冷盐酸强烈起泡。
由泥晶方解石组成的岩石或基质十分常见,这些小的方解石微粒即使在显微镜下也难一一分开。因而在单偏光镜下半透明,呈微褐色。糙面显著,转动物台可看到明显变化。正交镜下不会完全消光,干涉色总是呈高级的浅黄色调。这种微粒集合体不完全消光的现象称作集合偏光。
重结晶的方解石多为他形,单偏光镜下通常无色。正交镜下常见聚片双晶,双晶纹平行菱形解理长对角线。双晶纹附近具美丽的五彩镶边。
在薄片中,方解石区别于其他碳酸盐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很少见到自形晶。初学者容易将榍石与方解石相混,因为榍石也具高级白干涉色。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榍石的突起极高,闪突起也不太明显。
2.白云石
泥晶白云石少见,其镜下特征基本上同泥晶方解石。只是由于含杂质的原因,显得更浑浊一些。
通常白云石结晶程度比较高,多呈自形晶,晶间接触界线平直。白云石的菱面体中心,经常可以见到黏土或铁质等不透明矿物包裹体。有时呈一圈圈的环带状,重复着菱面体的外形,称为环带构造。白云石镜下无色到浑浊的灰色,或被氧化铁染成褐色。正交镜下聚片双晶比较少见,若有,双晶纹平行菱形解理短对角线。
在薄片中区分方解石和白云石并非易事,准确鉴定可用染色法。在手标本上,白云石遇冷盐酸不起泡。
铁白云石是白云石富含Fe2+的变种,可以同白云石构成类质同象系列。铁质白云石多半呈细粒状集合体,很少形成扁豆状的单个菱形晶体。薄片无色,表面常氧化成暗褐色,可同白云石相区别。折光率和双折率也较白云石高。
3.菱铁矿
菱铁矿在薄片中无色、灰色,并往往呈浅黄褐色。由于风化的缘故,在晶体边缘或解理附近常具有褐铁矿的黄色锈斑。菱铁矿常具有一种特殊的菱面体晶形,晶面圆滑,呈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颗粒。因两个振动方向的折射率均高于树胶,故闪突起不明显,正交镜下具高级白干涉色。
在细粒的岩石中,微细的菱铁矿晶粒常构成放射状或球粒状集合体,正交镜下可以看到通过各个球粒中心的十字消光现象。岩石中如果散布有较多的黏土物质,菱铁矿晶体就发育不好。这时矿物呈褐色,并具集合偏光。
镜下可根据菱铁矿形状、闪突起不太明显,突起高及表面往往出现黄色锈斑,易变化为褐铁矿;在标本上可根据密度大,褐色和加冷盐酸不起泡等特征与其他碳酸盐矿物相区别。
碳酸盐是金属元素阳离子和碳酸根相化合而成的盐类。碳酸盐矿物的种数在95种左右,其中方解石、白云石等是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的矿物,而且不少碳酸盐矿物是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也是提取Fe,Mg,Mn,Cu等金属元素及放射性元素Th、U的重要矿物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在碳酸盐矿物中,主要的阴离子为[CO3]2-,阳离子主要是Ca2+、Mg2+,其次Na+、Fe2+以及Cu2+、Zn2+、Pb2+、Mn2+、Bi3+等。一些碳酸盐矿物具有完好的单晶体,也可呈块状、粒状、放射状和土状等集合体形态。 碳酸盐矿物大多数为无色或白色,含铜者呈鲜绿或鲜蓝色,含锰者呈玫瑰红色,含稀土者或铁者呈褐色,含钴者呈淡红色,含铀者呈黄色。矿物硬度不大,一般在3左右。最大的是稀土碳酸盐矿物的硬度,但也不超过4.5,非金属光泽为主。碳酸盐矿物主要为外生成因,分布广泛,可形成大面积分布的海相沉积地层。内生成因的碳酸盐岩多数出现在岩浆热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