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饱和溶液

怀庄酒2023-02-02  38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的溶液。

一种溶液成为饱和溶液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溶液的饱和是指溶质达到了最大的溶解限度,这个最大的溶解限度是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制约的。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才有其最大限度,才有确定的意义。

例如10℃时把33g氯化铵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氯化铵溶液,氯化铵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溶解,称此溶液为饱和溶液。把此溶液升温到30℃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所以说氯化铵溶液是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是10℃。

把33g氯化铵溶解在水中要成为饱和溶液,温度保持在10℃时还不行,水还必须是100g,否则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因此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溶解与结晶:

以固体溶质在水里的溶解过程来讲,当固体溶质放到水里时,固体表面的微粒(分子或离子)由于本身的振动和水分子的吸引作用,便渐渐地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水分子之间,并通过扩散作用,均匀地分散到水的各个部分,这个过程叫做溶解。

与此同时,溶液中还进行着另一个相反的过程,就是那些已经溶解的溶质微粒(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不断运动。其中有些溶质微粒当碰到尚未溶解的固体表面时,又被吸引住而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来,这个过程叫做结晶。

显然,结晶与溶解是相互对抗的,它们是物质溶解整个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在开始时,溶液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很少,结晶速度比溶解速度要小得多,溶解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个过程表现为固体溶质在不断地溶解。

但随着固体的不断溶解,溶液里溶质分子(或离子)数渐渐地增多,则结晶速度也增大。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浓度不变。从这句话的表述来看,饱和溶液必须是在特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剂量,针对的是同一物质。

一、制取方法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至溶质有剩余;

蒸发溶剂(可用蒸发法,最好为恒温蒸发,要看到有晶体析出);

降低溶剂温度至有晶体析出。(注:少部分溶液则相反,溶剂温度越高它们的溶解度越低)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升高溶液温度;(注:此转化条件仅适用于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

增加溶剂。

二、溶解度曲线

溶液有不饱和、饱和、过饱和三种情况。溶液的这三种情况,还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看出来。溶解度曲线是反映溶解度和温度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法。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从数量上看是表示在某一温度下某种溶质的溶解度。同时也表示这时的溶液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已经成为这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从溶解度曲线看溶液的饱和程度,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一点A,表示在60°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了110克硝酸钾,得到硝酸钾在这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这时候溶液里如果还有没有溶解的溶质存在,那么它和已经溶解的溶质之间就处在动态平衡状态,所以A点表示:溶质处在固液两相的平衡状态,也叫做稳定状态。

在曲线右下方面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和曲线上的点有不同的含义。如B点就表示在80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了90克硝酸钾。不过这时候的溶液并不是饱和溶液,如果往溶液里再加一点硝酸钾溶质,它还可以继续溶解。也就是说,曲线右下方面积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溶液处在不饱和溶液状态,这时候溶液里不会有没有溶解的溶质存在,只有一个液相,是单相体系。因为这种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相同的溶质,所以这种溶液是不稳定的,这种状态叫做不稳定状态。

在曲线左上方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里所溶解的溶质的数量超过了在这个温度下这种溶质的溶解度,说明这种溶液是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极容易析出晶体而变成饱和溶液,这样就转入了稳定状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59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