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败的德意日现在为什么如此发达?

世界上最大的猫2023-02-02  29

关键原因就是人!德国为什么接连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正是因为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在二次工业革命中,借后发优势超越了英法老牌帝国,却因立国比较晚,没赶上瓜分殖民地资源的大潮,限制了德国的进一步发展,对德国而言,就是生存空间狭小,只好向已经被英法把持的世界霸权发起挑战,希望通过战争重新洗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

二战时,纳粹德国政府闹出了一个用百位诺奖科学家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笑话,这固然是一个真实的笑话,但是请注意德国为这种拍脑袋闹笑话的主意,就能发动起百位诺奖得主科学家,正是有这个底子,才在战争中催生出现在还在影响世界的黑科技种子。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社会体系,本质上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百位诺奖级科学家,也未必就是德国科学界的全部,事实上爱因斯坦本人也出自德国,那么通过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我们还不能推论出塔基的厚实程度吗?

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战败只是一时的坎坷,迈过去后照样可以继续发展,用不着别人操心,德国早就建设了欧洲最集中的铁路系统,有着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除了体量较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战后,借助最早跟法国的煤铁联营,一直发展成现在的欧盟,也应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日本也是同样道理,由于日本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巨大伤害,我们自然对日本不会有什么好感,甚至仇视日本的都大有人在,这点用不着否认,不过即使在这些人里,你也找不出谁会否认日本昭和一代人的惊人能量,无论在战争还是在和平发展上,日本昭和这代人,就是靠自己的疯狂努力,来弥补国家种种不足足的,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从国家级社会体系来说,到目前为止,把工匠精神发挥的最极致的,也是日本,所以尽管现在日本也是因为体量关系,很多方面已经被我们甩远,但作为东亚的先行者,日本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你别看他现在表面很多工业层面的东西不行了,可是背后世界级的金融运作模式,工业上游行业标准,我们的参与度,还无法相比。

最容易迷惑人的是意大利,表面上看,意大利人自由散漫,与德国、日本完全是两回事,其实不然,意大利确实没啥工匠精神,人家早在古代,就已经跨越了匠熟而入道的阶段,古代欧洲贵族,要是凑不出一套意大利出品的罐头铠甲,长枪大剑,跑遍欧洲也别想找到家教堂肯帮着开光。

现代工业产品,意大利人如果真的那么散漫,怎么造的出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这样的高端品牌?这种汽车曾经离我们太远,我们只知道丰田、奔驰,现在这种情况实际还是没有多少改变,除了发烧级玩自行车的,有几个人知道一王四后?真正个人消费顶级奢侈品市场,意大利能占半壁江山,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意大利也是世界少数有完整工业链的国家。

更更离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我们都是战胜国,我们落下什么好?而意大利连续两次都是看着乱下注,人家吃什么亏了?!而且一直混在人堆里,你看谁,看那个国家对意大利特别有敌意了?说他弱,历史上又有谁真正欺负过他,让他吃了很大亏?这个国家,才真的值得研究。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都曾经被法西斯势力控制,都是二战的策源地。轴心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战败后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分子都遭到了应有的惩罚。出人意料的却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都快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了大多数国家。

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如此发达的原因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内部坚实的基础,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内外两方面原因的交互作用下,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实现了战后废墟中经济的崛起。

第一,德意日有符合本国国情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要快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这种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或者说,是本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制度,而不是嫁接于其他国家的制度。德国和意大利都是自己选择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是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在战后却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造。

第二,德意日的教育水平较高且培养出了大批的合格的产业工人。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工人的素质,高水平的教育也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社会群体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战后德意志的崛起提供了必须的合格熟练的劳动力条件。

第三,德意日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战后经济的崛起提供了科技支持。德意日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拥有深厚的科技基础。在这深厚的基础上,德意日才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现今社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

第四,德意日有充足的人口数量和基本的国内市场。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在国内发展起来之后才能扩展到国外。德意日都应有6000万以上的人口数量,日本在战后通过各种手段,甚至达到了1亿2000万人口的程度;这意味着德意日有支持本国经济的国内市场。德意日的经济发展策略就是立足国内,扩展国外。

第五,德意日国内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德国和日本;其基本设施基本上被摧毁。战后的废墟即是损失,也是崛起的有利条件。为什么呢?因为白纸上好作画。基础被摧毁意味着大量的需求,基础被摧毁意味着可以按照最科学的态度进行规划和发展。有一个词叫后发优势,德意日在战后就拥有后发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日两国均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尤其是德国,堪称执牛耳者。军事上的需要更催育了科技的发展。在军事,工业,科技等方面都很发达,列强之名名不虚传。二战后虽然战败,各方面都受到了胜利方的限制和阉割,但是毕竟工业化的路途已经铺就,基础已经打下,更积累了无数宝贵经验并且储备了不少人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对战败国进行了清算和惩罚,但是确是不彻底的。事实上,二战还未结束,因为意识形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同盟国内部就已分裂。二极格局的形成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压倒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之后,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为了对抗苏联,欧洲的复兴在所难免,西德就是在这个夹缝里获得了生机。日本也是同样,美国想要的并不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日本,而是一个可以帮助美国抵抗苏联在东亚势力的日本。朝鲜战争更是让日本经济得到了复苏的机会。

德意日有符合本国国情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要快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这种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是符合本国国情的。

或者说,是本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制度,而不是嫁接于其他国家的制度。德国和意大利都是自己选择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是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在战后却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造。

德意日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战后经济的崛起提供了科技支持。德意日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拥有深厚的科技基础。在这深厚的基础上,德意日才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现今社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

德意志有充足的人口数量和基本的国内市场。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在国内发展起来之后才能扩展到国外。德意日都应有6000万以上的人口数量,日本在战后通过各种手段,甚至达到了1亿2000万人口的程度;这意味着德意日有支持本国经济的国内市场。德意日的经济发展策略就是立足国内,扩展国外。

在世界两极格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竞争为德意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二战结束后,美国要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性质。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发展经济需要什么?需要资金。德意日缺乏什么?缺乏资金。因此,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大量贷款。

在美苏争霸的格局下,美国甚至为德意日提供了安全的外部条件。美国于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带给资本主义阵营的军事压力。战败后的德意日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最大程度削弱了,面对苏联的军事压力是不可能专心发展经济的。怎么才能专心的发展经济?获得国家安全。德意志有国家安全吗?有!北约建立后,德意日就获得了实际上的安全环境。

德意日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市场在继续向前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美国建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之后,世界经济自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德意日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德意日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德意日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冲击了美国和苏联对世界的控制。现在,德意日又成为了国际秩序里的重要国家。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

德国战后开始重建国家,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科技水平大大提高。包括虚拟经济,房地产等等,德国拥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远超美国,因此德国的经济实力依旧强大,国家各项任务很快发展起来。

日本的技术不如德国,但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1957年开始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等到这批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八十年代。

当然要实现后发先至就必须拥有资金,资金哪里来呢?答案很明确,来自美国的援助。

第一,两极格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竞争为德意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二战结束后,美国要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性质。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发展经济需要什么?需要资金。德意日缺乏什么?缺乏资金。因此,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大量贷款。

第二,马歇尔计划虽然有大量的附加条件,虽然这些附加条件是加强了对德意日的控制。但无法否认的是,德意日可以从美国获得大量的资金,德意日甚至可以获得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拥有了资金和市场的德意日等国就获得了发展经济所必须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三,美苏争霸的格局下,美国甚至为德意日提供了安全的外部条件。美国于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带给资本主义阵营的军事压力。战败后的德意日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最大程度削弱了,面对苏联的军事压力是不可能专心发展经济的。怎么才能专心的发展经济?获得国家安全。德意志有国家安全吗?有!北约建立后,德意日就获得了实际上的安全环境。

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定律:国内环境的稳定和国际环境的和平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德意日拥有稳定而有利的国内环境,又拥有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经济怎么可能不迅速发展?!

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现在为什么经济却都很发达?

德意日经济的发达对现在的世界秩序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一,德意日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市场在继续向前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美国建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之后,世界经济自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第二,德意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和平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德意日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得益于力量的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就逐渐的出现了多个的力量中心;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意味着降低了美国和苏联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第三,德意日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德意日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德意日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冲击了美国和苏联对世界的控制。现在,德意日又成为了国际秩序里的重要国家。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所以中国经济要发展也必须拥有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从新中国建立起,我们就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然后才有了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发展是目标,和平是前提,综合国力是根本。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在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首先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局部战争,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1 经济危机导致国家间争夺激烈是二战爆发的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一战战败国德国不甘严惩暗中迅速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未能得领土而在地中海炫耀武力;战胜国日本不满限制准备侵略扩张。 1920年到1921年和1929年到1933年,世界连续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它的严惩和限制,暗中迅速恢复国力,准备重返帝国主义列强行列;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在地中海炫耀武力以维持地区霸权;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表示不满,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了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法国主张肢解和最大限度地压榨德国,以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美则主张不要过分削弱德国,以免法国过分强大而打破欧洲均势。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开始向外扩张和发动局部战争,争夺英法美等国殖民地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地区霸权,终于成为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以妥协退让和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和平,结果大大助长了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气焰,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全面危机。

2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法西斯统治的基本特征是:对内以集权制取代民主制,实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统治;对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以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为其一切重大政策的出发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瓜分世界的直接结果。法西斯主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首先在德、意、日等独裁集权国家兴起,并先后在这些国家掌握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集权制政府。法西斯政权特别好战,它们在帝国主义的利益分配席上分得较少,有急于重新瓜分世界的强烈愿望,但又缺乏对世界实行经济兼并、和平分割的实力。于是便借助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妄图靠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由于军事经济的畸形发展,又引起军事膨胀型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这只有依靠发动战争才能解决,于是又触发了更为深层的经济政治危机。因此,从战争走向战争就成了“危机-战争-危机”这一恶性循环的必然归宿。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先后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并点燃了侵略的战火,意大利法西斯党于1922年10月上台后,为建立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并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于1933年1月上台后,制定了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基于相同的目标和需求,1936年10月,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日本作为东方的后起资本主义大国,在1926年制定了“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内阁上台后,确立了保证其东亚大陆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并把中、苏、美、英等列为敌国,成为远东地区的战争策源地。随后,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不久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因而宣告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将战火烧到了整个世界。

3 西方经济大国持绥靖政策妥协是战争爆发的深层诱因 绥靖政策是企图通过局部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来维护和巩固其既得利益。绥靖的本质是妥协、自欺,结果是纵容了战争。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大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把绥靖政策奉为处理国际危机的神器,结果已有目共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54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