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among的用法2023-02-02  17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原句引于明太祖朱元璋。

意思是:我本来是淮河西边的一个穷苦之人,天下和我有什么关系(古时候的“右”指的是西方,就像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就是左方,白虎就是右方)。

明太祖朱元璋借此感慨时过境迁,从淮右一介布衣的平民到金陵坐拥天下的帝王,有种舍我其谁帝王风范。

出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于史书无载,根据谕中原檄与孟子“万钟于我何加焉”改编。

《明朝那些事儿》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就是“我本来不过是一介平民,这天下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堂堂开国皇帝却经常称自己是淮右布衣,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的出身,小时候家境贫寒,便在地主家做放牛郎。后来瘟疫灾荒盛行,家中父母兄长皆病死,少年的他又去做了小沙弥。然而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多久,寺内的生活就支撑不下去了,年少的朱元璋再次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后来就参加了红巾军起义,一步一步走到起义军领袖的位置。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皇帝当中,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因此他还有着“乞丐皇帝”的称号。但是朱元璋对于自己的身世并不加以掩饰,即使是在称帝之后也经常把自己称作是淮右布衣,连颁布的诏书之上都有所记载。这种气度是很多皇帝都没有的,不少开国皇帝在登基之时都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好的出身,以便打着君权神授的旗号让自己名正言顺。

另一方面,我想朱元璋此举也是在提醒自己,提醒后世子孙,打下一份江山是何其艰难,一定要好好地守成!

朱元璋自幼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于底层人民的艰辛更是深有体会,所以在上位之后重治贪官污吏,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此外,朱元璋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贤内助——马皇后。马皇后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奇女子,她在朱元璋落魄之时下嫁于他,与之共患难。她不仅尽到了一个妻子的义务,更是内外尽力,帮助朱元璋尽快夺取政权。身为国母,从未有过权势之欲,不仅关注民间疾苦,还常常劝诫朱元璋“不以喜怒加刑赏”,爱惜贤才,令人敬服。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的君王并不完全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登基上位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里,后代要继承自己父亲的王位,让家族正统血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君王是靠自己的努力登基上位的。比如说:“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君王,没有任何的家庭背景靠自己的努力,在朝廷中站稳脚跟,坐上君王的宝座位置。那么这位靠自己努力登基上位的君王,为何要称呼自己为“淮右布衣”呢?

一、与自己的家乡有关。

朱元璋是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祖籍是安徽,在具体一点的位置就是安徽“凤阳”人。而凤阳在古时候被称之为“淮右”。在加上“凤阳、长江、淮南、滁州”都是在长江的北边,也不怕下雨下久了,会出现洪水灾害。地理位置很好,山清水秀,还有许多的山和树木。是古时候打仗隐藏躲避的好去处。而且旁边就是一条非常宽敞的土地,总体条件是非常好的,所以从古时候开始,这片土地一直都是许多国家抢夺的底盘。

二、“淮右布衣”。

朱元璋给自己取名“淮右布衣”的原因,除了希望自己时时刻刻不要忘本,不要忘记自己当年在家读书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村里的人自发组织为朱元璋送来许多吃的食物,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所以朱元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天底下的平民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而且“淮右”这个地方不仅是许多国家抢夺的底盘,对今天的南京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有句俗语说得好“淮右安宁则南京安宁。”可以看出“淮右”地区是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

朱元璋给自己起名为“淮右布衣”,也并不是毫无道理,一个从贫苦人家出生的君王,更能够懂得人民最需要什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52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