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tc版是什么意思2023-02-02  330

《十面埋伏》是用琵琶独奏的。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一首传统琵琶古曲。乐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

《十面埋伏》琵琶曲赏析

《十面埋伏》一曲几乎用尽了琵琶演奏技巧中的全部指法,右手的扫拂,快速弹挑、长轮、滚、运用了煞弦和拍击面板。左手的推拉、吟揉,特别是绞弦的运用,这些演奏技巧的模拟渲染之下,使人产生亲临古战场之感。

此曲运用了琵琶特有的煞弦、绞弦、拼双弦等技法,通过丰富多变的节奏,层次分明而又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历历如闻,特别是“九里山大战”中的呐喊声,犹如“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也。”乐曲中各种独特技法的巧妙运用,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日出弹琵琶,日落教琵琶,夜抱枕头梦琵琶。心情好,爱琵琶;气不顺,怨琵琶,腰肌劳损恨琵琶。”这首刘德海生前写下的打油诗,道尽他平凡而绚烂的琵琶人生。从艺七十载,身琴合一是常态,然而这次他真的走了,第一次也将永远与自己心爱的琵琶分离。这位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爬坡人”,完成了自己的誓言,明知路没终点仍会一直爬下去,直到生命尽头。

伟大的艺术家也常常伴随着争议。“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会”,青年艺术家如今常用的《十面埋伏》,仍是刘德海在上世纪70年代改编的版本。然而为外界所不知的是,这首让刘德海一炮而红的曲子,在诞生之初就遭到老一辈琵琶艺人的批评,被冠以迎合市场、不尊重传统、丢掉古谱韵味的帽子。回想这段往事,刘德海坦言:“最初的创作是非常叛逆的,把传统的东西也改头换面了很多。做了很多比较过激的东西。”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艺术之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或许有不同的答案,但坚守初心、精益求精、追求至臻至善的境界,或许是所有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刘德海坚持做国乐的弄潮儿,在开创“未来的传统”的路上愈走愈远。这样的坚守在当时虽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愈显珍贵。那首曾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改编版《十面埋伏》,如今已经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典范。面对时间这个最好的见证者,无数的传统成为陈迹,无数的叛逆正在酝酿成为新的传统。

《十面埋伏》主要运用琵琶乐器的技法有:列营、擂鼓、掌号、放炮、点将、排阵等。

《十面埋伏》一曲几乎用尽了琵琶演奏技巧中的全部指法,右手的扫拂,快速弹挑、长轮、滚、运用了煞弦和拍击面板。左手的推拉、吟揉,特别是绞弦的运用,这些演奏技巧的模拟渲染之下,使人产生亲临古战场之感。

这首《十面埋伏》的第二部分是整个琵琶曲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历史事件发展的高潮。这个部分通过赋有气势的旋律将双方军队相争的画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首先,演奏者可以通过一种叫做“拆分”的指法进行开场,将双方军队整齐划一的队伍以富有空间感的指法演奏出来。

紧接着演奏者可以再次运用第一部分提到过的“泛音”这种指法,将一副身藏暗处埋伏敌人的安静表现出来。期间可以结合“滚奏”这一形式将寂静却又令人紧张的心境带给听众。

这一部分还包括了一些文曲的演奏技巧,像是运用“揉弦”的指法,可以很好的将汉军歌唱楚歌时,楚军将士思乡念国的悲凉场景尽显眼前。同时,要结合好“绞弦”的技巧才能更加的打动听众。

紧随而来的演奏技巧无疑就是强力度的“扫弦”了。只有通过这种大力度的手法才能将战场中人仰马翻、浴血奋战的场景展现出来,更是能通过这种有力量的音乐旋律,展现出双方战士都是抱有为国决战的坚定信念。

《十面埋伏》全曲赏析:

琵琶曲《十面埋伏》中大部分的文曲是偏向于宣泄情感,整个节奏也是较为舒缓的,而它的武曲则是气势磅礴,节奏也是复杂且鲜明的。

整个曲子从开始到结束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会让听者体会到故事发展的跌宕起伏,当描绘出楚汉相争的战场画面的时候,会让听者在旋律中感受到胜者的喜悦以及败者的无奈。

《十面埋伏》的整个前半部分都是较为激烈的音乐曲调,将战争的发展进行以一段段充满气势的旋律讲述出来。后半段在描述楚军战败以及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曲调由之前的激烈渐渐转为抒情,将楚军惨败后的失落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整首琵琶曲前后半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面的激烈与后面的凄凉让整个曲子更加具有层次感,在人们的历久弹唱中,这首《十面埋伏》也成为了琵琶武曲当中最为经典的一大创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47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