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三前两后是什么

身高体重标准2023-02-02  29

手卫生的三前指的是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戴手套前,两后指的是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而手卫生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比较有效的手段,可以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

手卫生的三前两后

手卫生的三前指的是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戴手套前,而两后指的是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手卫生其实指的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目前手卫生的产品主要有皂液和含醇手消毒剂两类,使用皂液消毒时,建议优先考虑对皮肤刺激小、去污能力强、易冲洗且具有抗菌功能的产品。而含醇手消毒剂建议选择杀菌效果好、手感好且具有护肤功能的产品。

手卫生是目前比较有效能够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可以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在感染环境复杂、感染率较高的医院ICU病房内,手卫生是医护人员防止被感染或传播病原体的主要手段。

是洗手五时机“两前三后”,内容为:

1、吃东西前: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看不见的细菌、病毒,双手于不知不觉中会接触、沾染,吃东西时双手难免接触到食物,容易将病菌带入口中

2、照护小孩前: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发展,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因此外出返家后要洗手、更衣再接触婴幼儿,以降低幼儿染病的可能性。

3、看病前后:为避免将细菌带入医院,保护医院内其他抵抗力弱的病人,且在医院就诊环境中容易接触到病菌。因此,在进入医院前以及离开医院前也要洗手,不仅保护自己,也避免将病菌带回家。

4、擤鼻涕后:平时应避免用手碰触口鼻,以避免吃进病菌,特别是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如:流鼻涕),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卫生纸等擤鼻涕,双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因此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传播。

5、上厕所后:如厕与清洁擦拭的过程,双手都可能不慎沾染尿液及粪便;甚至在翻马桶盖、开关门、冲水时也可能沾染病菌,因此上厕后一定要洗手。

这洗手的五个时机包括了两个前三个后,所以叫做洗手五时机“两前三后”。

扩展资料:

洗手的误区

误区一:所有洗手液都能杀菌

洗手液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杀菌作用。在抗菌杀菌型洗手液中,抗菌型有杀菌作用,但杀菌率比较低,一般是大于90%就可以标抗菌作用,而杀菌型洗手液要求对目标菌杀菌率达到99.99%。

误区二:用免洗洗手液替代洗手

使用免洗洗手液,始终会有物质留在手的表面,所以平常尽量少用,最好还是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洗手。此外,还有不少人就餐前直接用“省事”的消毒湿巾代替洗手。专家指出,湿巾不能代替洗手,湿巾再怎么反复擦手,也无法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

误区三:洗手液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生怕洗不干净,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时候使劲揉搓。事实上,这样的深度清洁会损伤皮肤,使皮肤不但留不住水分,还更容易让病菌侵入。

误区四:用洗手盆洗手

很多人认为,使用洗手盆洗手,手也能洗干净。其实经过反复洗手后,洗手盆里的水已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根本达不到洗净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

误区五:洗手后用毛巾干手

洗手后应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潜藏病菌,易使洗净的双手沾染病菌,更不要用公共毛巾。

误区六:晾完衣服不洗手

脏衣服和洗衣机里面的细菌,会在洗涤过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过程中,双手很可能沾上这些细菌,衣物经过紫外线照射最终能达到消毒目的,手却常常被忽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手部卫生很重要 这5个洗手时机不要错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洗手日:注意!洗手这件小事也许你一直都做错了

护士洗手只有二前三后,没有三前三后,内容如下:

两前包括:

1、接触病人前;

2、无菌操作前。

三后包括:

1、直接接触患者后;

2、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3、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扩展资料:

洗手注意事项:

1、勤洗手,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够有效降低40%的细菌感染。

2、在洗手时最好使用流动的手冲洗,不要为了节省水费,而用盆洗手。

3、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时充分的在手上揉搓起泡。香皂或者洗手液洗手都能够杀灭细菌,也都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4、最后还要记得擦干自己的双手,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46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