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b是碳13呼气实验中的一个检查数值,主要是提示患者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dob值大于4的话,就说明幽门螺旋杆菌实验为阳性。
患者体内有这种致病菌,数值越高,患者感染程度就越高。建议患者应该积极与主治医生沟通,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可以先选择使用奥美拉唑配合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来使用,使用一到两周,能够有效降低dob的数值。
先说结论:按照检查数值来说不严重,13C呼气试验的临床意义在于判定是否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一步检查,同时结合临床来诊断,不能仅仅依据一个13C呼气试验结果就说病情的轻重以及患了什么病,依据不足。大概一周前,当我拿到到我的13C呼气试验报告,多少我感觉还是有些震惊,仿佛自己被贴上了某种标签。我的DOB值已飙升至13.4,而标准值则为4.0。这意味着我感染上了一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以下简称“幽门杆菌”),一种我并不陌生的细菌。几个月来,我先生夜里经常出现反酸,饥饿,平时排出的粪便不是一般的臭。去医院做呼气检查,果然查出了问题,结果显示为阳性,DOB值高达18点几,大夫说这是感染上了幽门杆菌,而唾沫就是传播途径,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该使用公筷了,大夫说,对。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这些症状。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先生走上了两周的服药之旅,每天我都得监督着。
一个月后,先生复查,也给我安排了个检查。虽说我平时没有反酸饥饿的症状,但我排气频繁而且较臭,先生学的是中医,他推断说大概是胃酸太多,把吃进去的食物都给腐蚀了,所以排气很臭,没准我也有。不出所料我果然中招。
这种细菌适宜存活的温度为36℃,正好是人体的体温。它可以通过唾液交叉传染。查阅得知,幽门杆菌在我国人群中发生率高达55%,通常与胃部疾病相关,表现症状多样,如胃酸、胃胀、便秘、食欲减退、口臭、排气频繁等,长时间疏忽治疗可导致胃炎甚至引发胃癌。遗憾的是,它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却极小。如不是这次经历,我还不曾听说谁感染上过。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热闹,丰盛,团圆。在饭桌上长辈给晚辈夹菜乃人之常情,主人给宾客夹菜以示周到,但常常用的是自己的筷子。推杯换盏间,酒到浓时更是吆五喝六划起拳来,唾沫横飞。不乏有人在菜品上翻来倒去,在舌头一吮一吸后又用来给别人夹菜,你琢磨吧!
小时候老家办酒席,去主人家吃饭,在饭桌上常常会有“好心人”给我夹菜,理由是都知道我视力不好,怕我看不清楚。一不注意,一块色香味俱全的夹着豆沙的老肥肉已经躺在我碗里,看着那块肉,心中十万匹马在我胸口奔驰而过,但我能说什么。那人再来给我夹第二著的时候,我直接说我自己可以夹,心中却是“哼,谁要你夹呀!真讨厌。”有一次在大嬢家吃饭,爸爸怕我夹不到好吃的就老给我夹菜,我让他别给我夹他还给我夹,当时我就愤怒了,还和爸爸发生了不愉快,好好的一顿饭吃出了火药。
每次和朋友聚会吃饭,也没有人提出要使用公筷,吃火锅更是吃大家的“涮水”,在家就不必说,都是一家人“又没有病”。如果不是这次经历,我不曾意识到除了吃的食材要健康,我们的用餐方式同样也很重要。在此,我以一个亲身经历幽门杆菌患者的身份,给在看的诸君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1.在家吃饭实行分餐制 ,人手一套餐具,把菜和饭都分配到自己的餐盘里,大家只是共同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做不到完全分餐的,至少使用公筷公勺夹取食物。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实行分餐,我坚信这将是未来健康饮食的潮流。在我上中专的时候,学校食堂打饭都要求自带餐具,旁边是个水池,饭点准时供应开水,吃完之后就去水池边冲洗餐盒,高温灭菌。现在想来真是无比的科学。所以家里的餐具要做到经常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
2.外出用餐尽量携带自己的餐具 ,餐厅的餐具作为公筷使用。如不能携带,至少要做到人手一副公筷。杭州疾控中心的研究员们曾做过一组数据对比,据显示,使用公筷公勺和不使用公筷公勺的菌落相差250倍。使用公筷公勺,既能减少乙肝、幽门杆菌等病从口入的危险,又是环保的生活方式,不造成食物浪费,没吃完的还能放心打包。不仅如此,因使用公筷夹取速度放慢,还能起到控制我们的食物摄入量,从而保持我们的体重。
3.多关注自己的身体 ,肠胃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幽门杆菌是可以通过服药治疗的。生活中有哪些习惯是你忽略的呢?比如经常打饱嗝、便秘,以及前面我提到的那些症状,这很可能预示着你得了幽门杆菌,不妨去医院做个呼气检查,有病及时就医。
4.老生常谈,多运动 。和一位朋友聊天,说她们家之前也感染过幽门杆菌,起先她哥检查出来得了胃炎,一家人也跟着做了测试,除了朋友,他们一家人均感染上。个人体质的不同,免疫力皆不同,这大概跟她保持运动分不开。
中国人注重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人们借助筷子夹取美味的食物。同样,在很久以前中国人也发明了公筷,而今天又有多少人会有使用它的意识呢?
其实早在非典过后,钟南山院士就已经呼吁推行公筷公勺的使用,有些城市政府或者是相关卫生部门发出倡议,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行动起来,但要达到遍地开花我们还有一段漫长的距离,公筷公勺的推行也势必会受到人情文化和根深蒂固的饮食方式的挑战,但只要它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认知,去改变。公筷不是防御他人,而是保护他人,希望不久的将来,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蔚然成风,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我们应该把这项美德普及开来,让身边的人成为健康生活的践行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