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如下: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
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溶液不一定无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4) 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硝酸铵溶解;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溶解、浓硫酸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
注意:
1、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等。
2、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
3、溶液中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液的用途
1、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