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性也叫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之间越独立则越差,模块间耦合的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以及传递的信息。
形象的说,就是要将代码写的和电脑一样,主类就是电脑的主机箱,当程序需要实现什么功能的时候只需要加其他的类引入接口,就像电脑上的usb接口。
构成耦合性的类型
非直接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这就是非直接耦合。这种耦合的模块独立性最强。
数据耦合:如果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
印记耦合:如果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就是标记耦合。事实上,这组模块共享了这个记录,它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而不是简单变量。
耦合性(英语:Coupling,dependency,或称耦合力或耦合度)是一种软件度量,是指一程序中,模块及模块之间信息或参数依赖的程度。内聚性是一个和耦合性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低耦合性代表高内聚性,反之亦然。耦合性和内聚性都是由提出结构化设计概念的赖瑞·康斯坦丁所提出。低耦合性是结构良好程序的特性,低耦合性程序的可读性及可维护性会比较好。耦合性可以是低耦合性(或称为松散耦合),也可以是高耦合性(或称为紧密耦合)。以下列出一些耦合性的分类,从高到低依序排列:
内容耦合(content coupling,耦合度最高)
也称为病态耦合(pathological coupling)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入口而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
共用耦合/公共耦合(common coupling)
也称为全局耦合(global coupling.)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公共耦合的复杂程序随耦合模块的个数增加而增加。
外部耦合(external coupling)
发生在二个模块共用一个外加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或是设备界面,基本上和模块和外部工具及设备的沟通有关。
控制耦合(control coupling)
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
特征耦合/标记耦合(stamp coupling)
也称为数据结构耦合,是指几个模块共享一个复杂的数据结构,如高级语言中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
数据耦合/数据耦合(data coupling)
是指模块借由传入值共享数据,每一个数据都是最基本的数据,而且只分享这些数据(例如传递一个整数给计算平方根的函数)。
消息耦合(message coupling,是无耦合之外,耦合度最低的耦合)
可以借由以下二个方式达成:状态的去中心化(例如在对象中),组件间利用传入值或消息传递 (计算机科学)来通信。
无耦合:模块完全不和其他模块交换信息。
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耦合性:也叫耦合度,是对模块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的强弱取决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界面传送数据的多少。
内聚性特性:
内聚性是对一个模块内部各个组成元素之间相互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指标。模块中组成元素结合的越紧密,模块的内聚性就越高,模块的独立性也就越高。理想的内聚性要求模块的功能应明确、单一,即一个模块只做一件事情。模块的内聚性和耦合性是两个相互对立且又密切相关的概念。
耦合性特性:
模块间的耦合度是指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控制关系、调用关系、数据传递关系。模块间联系越多,其耦合性越强,同时表明其独立性越差。软件设计中通常用耦合度和内聚度作为衡量模块独立程度的标准。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