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成语有 :
见贤思齐、举一反三、巧言令色、后生可畏、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韦编三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见贤思齐】读音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举一反三】读音jǔ yī fǎn sān,意思是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
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巧言令色】读音qiǎo yán lìng sè,意思是擅长辞令,面目姣好者。先秦之时实行世袭制。除了血亲就是富人,美人,擅长外交辞令可以当官。现指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自《论语 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后生可畏】读音hòu shēng kě wèi ,意思是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
出自《论语·子罕》|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有教无类】读音yǒu jiào wú lèi。解释是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另一种解释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曰:“有教无类。”
【学而不厌】读音xué ér bú yàn。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读音huì rén bù juàn,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韦编三绝】读音wei bian san jue。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出自《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另有《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解释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出自《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为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2)有教无类(3)见贤思齐(4)慎终追远(5)举一反三(6)温故知新(7)见义勇为(8)怨天尤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