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的概念
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国或外地区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育种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狭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国或外地区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区推广利用的方法。
那么引进的新品种需要驯化之后才能被推广栽种。
驯化的过程是将野生植物变成栽培作物,把外地作物或品种变成本地作物和品种,驯化是人类利用和改造植物,获得新作物的重要方法。
驯化要求观赏植物能够达到正常生长、开花并可进行无性繁殖,这个基本上才算驯化成功。
那么,为什么要引种呢?
因为引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引种可丰富作物的种类,中国主要栽培作物600种,其中粮、经作物100种,果、蔬作物250种,牧草、绿肥70种,花、药180种。这些作物一半原产我国,另一半约300种是从国外引进的。引种作物新品种,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引进综合形状好、适应强的作物优良品种,经试验示范后,可直接在生产中利用,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迅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引种可充实资源,促进新品种选育。引种的作用不仅在于所引进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更重要的是充实育种的物质基础和丰富遗传资源,以适应各种育种工作的需要。
为了保证引种成功,在具体引种时,还须注意以下事项:
(1)引种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引种前要针对本地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及生产上的需要,根据引入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两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差异程度研究引种的可行性,确定引进品种的类型和引种的地区,切不可盲目乱引,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要做好引种试验。虽然引种有其规律,属于同一生态区的品种相互之间引种一般都可以成功,但不同品种之间的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引种实践中也有从较远的地区引种获得成功而从较近的地区引种反而不成功的特殊事例。所以在大量引种前,一定要多点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观察,并与本地推广品种相比较,以确定引入品种的推广使用价值和适宜推广的范围。
(3)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检疫性病、虫、杂草的引入和传播。对外地,特别是国外引进的种子,一定要按国家要求严格进行检疫,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以前在这方面有许多严重教训,如棉花的枯黄萎病、水稻的白叶枯病、甘薯的黑斑病、野燕麦等,都是随引种传入我国的。
(4)办理引种手续。经过引种试验确定了引入品种的推广价值和适宜推广的范围后,在进行生产推广前,一定要到引入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好引种手续。只有办理了引种手续的品种才能进行推广应用。
(5)加强引入后的选择工作。由于原产地与引进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新引进的品种容易产生变异个体。因此,为了保持引入品种的优良种性和纯度,延长其使用年限,在生产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去杂去劣,或提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