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陶和柴烧的区别:
粗陶:就是用含沙量含铁量比较多的陶泥烧制的陶器。至于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实在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陶瓷的发明必定是在人类知道用火之后。
柴烧: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主要分为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
柴烧与现代区别
1、气泡的区别, 古瓷中一般都用柴烧,再烧制过程中由于要不断加柴,所以温度时高时低,表现为气泡上就是大小不一,有一定层次感,而现代工艺的气烧和电烧,则气泡大小均匀密集。这些特征在明清瓷器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而在古瓷上,有的由于釉比较薄,气泡炸开,形成无数个大小不一,有一定层次感的芝麻点。
2、 瓷器釉面色彩的稳定,柴窑烧出瓷器温度差异大,各类高温低温釉呈色不易控制,易烧出深深浅浅的效果。气窑可以恒温控制,因此烧出颜色稳定。
3、柴烧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宜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不同,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因此烧成的陶瓷产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正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而投入庞大心力去追求的原因所在。
粗陶之美,在于其自然素雅、抱朴守拙、回归生活,在喧嚣中寻找宁静的寄托。无论是茶器或是花器,粗陶总能以自己的个性阐释一种低调的优雅。粗陶,并非粗糙的陶器,而是用含沙量含铁量较多的陶泥烧制而成。多数以土褐,深黄,玄黑等凝重的色调为主,极富闲静的意境和质朴沧桑之美。
相对瓷器的精致、婉约、华美,粗陶是另一种个性。粗陶粗狂、厚重,充满与生俱来的历史感,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愈发古朴。
粗陶没有太多瑰丽的色彩,也没有温柔细腻的触感,虽不如瓷精致,不如紫砂般细腻,却自有一种意蕴藏于其间,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眼看粗陶,粗粝却又实在安详,一如湍急的河水边,那块被冲刷无数次的青石,不够圆润,不够娇美,可是有种安心的情愫油然而生。
粗陶有着与生俱来的原始美,不矫揉、不造作、不惊艳,只是原始地把颗粒感具现出来,真实且耐看。
粗陶来自大自然,由纯手工打造。人与大自然中的陶泥一接触,粗陶便有了情感,有了寄托,亦有了性情,有了灵魂和生命力。
有人说,“太精致的茶器,让人关注的往往不是茶;拙器,反而能让人喝到好茶。” 想想不无道理,拙的古朴有味道,素的深刻有意境。
简单的黑白两色,使得整体茶具不仅扑拙,更具有简约时尚的态度;器物表面的糙感与不平整的设计,还原了粗陶本身的质感,拿捏手间,指触愉悦。
与茶器相遇,与花草相遇,与美食相遇,粗陶都能相得益彰。陶之美,美在抱朴守拙,返璞归真,在喧嚣中寻得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