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钟茂森2023-02-01  18

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2、国内发展

劳动经济学和劳动与人力资本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包括就业、人口经济、人力资本理论等,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占居重要地位。劳动经济学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由于其研究问题涉及到最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常有创新之举,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劳动经济学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工业化社会,对劳动就业问题的关注首先是由于工业化生产所导致的劳动分工,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失调所引起的失业问题。因此,劳动经济学最初的发展是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而引起的。

借鉴国外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历史经验,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同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学是当务之急。

据人口所所长兼任该学科带头人蔡昉介绍,该学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市场理论、迁移理论、就业与失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工资与收入分配理论、人口转型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等领域。研究室已形成相互合作、分工有序的研究梯队,被国内外同行和有关国际组织认为是国内劳动经济学领域最优秀的研究队伍之一。如今,国内劳动经济学主要致力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与国际的接轨。因此,研究室将发展的总体目标设定为,通过加强学科基础资料和学科队伍建设,造就2~3名学科带头人和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骨干,成为中国劳动经济学领先的研究阵地,推动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与国际接轨。研究室主要进行应用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其主要建设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借鉴现代西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劳动经济理论体系;通过组织与劳动有关的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以及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服务于转轨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问题政府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实现与研究单位和政府决策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对劳动就业形势进行实时监测的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平台。

研究室负责人都阳说,经济转型是当前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就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向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过渡。如今,一些新的制度和政策已经开始在中国实施,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研究这些制度和规范的产生背景、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将是当前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面临的首要任务。如今,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在职工下岗、提前退休和“买断工龄”、失业保险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等学科前沿与重大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关注了转轨时期弱势群体的福利、准确判断了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厘清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构建了转轨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

3、就业前景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4、就业方向

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学科研等工作。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简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成果

第一项研究成果源于贝克尔(Becker)、兰卡斯特(Lancaster)、马斯(Mut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贝克尔(Becker)的“时间资源配置理论”一文,明确地认识到家庭是劳动力供给行为决策中的基本单位。他把相关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决策,另一方面是家庭产出和消费的决策。贝克尔将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这三项决策归结到一个家庭模式中,清楚地说明了在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支配下,一个家庭如何确定其成员从事市场性活动和非市场性活动的时间安排比例,自产物品和外购商品的组合,以及不同家庭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分工。贝克尔模型在劳动力供给研究方面很有影响力,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很多劳动力供给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贝克尔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分析手希能卓有成效地适用于家庭行为研究等方面,如成婚、离异适度的家庭成员规模等等。A.西加诺(Alessandro Cigno)从多方位讨论、拓展了贝克尔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究了这一理论模型对很多问题的启迪与含义,如多人口家庭的时间分配、劳动力的性别分工等等。

第二项研究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其关注的基点是劳动力素质等问题。诚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史的长河中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Smith,1776)。不过,是米恩瑟(Mincer,1958)和贝克尔(Becker,1964)的研究才使得人力资本理论丰满起来并具备了可操作性,他二人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此类文献中独领风骚。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和培训看成个人投资方式,对解决劳动经济学领域与酬金结构有关的许多问题很有指导意义。

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81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