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垧等于15亩地。
在东北地区一垧地是15亩,垧是一种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各个地区代表的具体面积也是不同的,若是在西北地区的话,一垧地是3亩或是5亩。
垧是一种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各个地区代表的具体面积也有所差异,若是在西北地区的话,1垧地是3亩或者是5亩(每亩地大概是666.66平方米,在东北则是1000平方米)。在南方地区通常不会使用垧来计算面积,一般使用的是“亩”,而华北地区则一般使用“顷”,1顷地也是指15亩。
东北地区一般一垧地是15小亩,1垧地等于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因为国家规定的1垧地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5亩,每亩是666.66平方米,而东北地区农民约定成俗的1亩地则是1000平方,在广大的东北农村,基本上也是15亩地是1垧地了,但是一垧地在东北农村地区是最少的标准。
一垧地怎么算:
1、1垧地=1公顷=10000平方米,1垧地=10大亩=15小亩(1大亩=1000平米,1小亩=666平方米)。
2、中国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不同,各地也不同,所以东北地区一垧一般是一公顷(十五市亩),西北地区一垧是三亩或五亩。
旧时土地面积单位,各地不同,东北地区多数地方1垧合15亩,西北地区1垧合3亩或5亩。拓展资料:
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五盟构成的区域,简称东北。
东北,古称冀青二州、营平二州、辽东、辽海、关外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东北”一词,起源较早。《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是从地理方位上将中国分为四方四隅,东北为其一隅。其后《淮南子·坠形训》:“东北薄州曰隐土”亦本此意。辽金之际,设有东北路统军司、东北路招讨司等官职,赋予东北以区域管理之意。明清之时,“东北”一词已将方位和区域之意合二为一。清人曹廷杰在《东北边防辑要》中写道:“朔方备乘于中俄交界考据说明,顾其时俄人乘隙窥我东北。
历史上东北地区在清朝时期由盛京将军总管,后分设盛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将军管辖;建国前后由中共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所管辖。管辖范围包括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尚有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城定议界碑,故其书于东北边界,凡中俄分属山川,不惮详述。”其中“东北”一词即与现今所言之东北意思相当,只不过所指范围较今东北为广,“凡东北滨海之地,悉隶提封之内”,包括外东北领土。土壤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具体可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很大,东北西部蒙东5盟市各大草原以畜牧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