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三候指的是什么

中国梦的含义2023-02-01  32

一、惊蛰三候的含义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而三候,第一候是: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第二候是: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第三侯是: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二、惊蛰三候的意义

1、惊蛰三候的含义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过五日,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2、惊蛰三候的意义

惊蛰是农作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古时候提示着农民们耕作规律和时间。

惊蛰三候描述了不同植物的花期和一些其他的自然现象。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人们可以根据惊蛰三候规划劳作和日常出行的安排。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惊蛰三候的意思如下:

在我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又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为五天,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称为候应。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仓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再过五日,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而到了秋天,鸠再化为鹰。《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

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的诗词如下: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宋 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春晴泛舟》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菩萨蛮》宋 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秦楼月/忆秦娥》宋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惊蛰日雷》宋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以上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70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