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光的反射定律2023-02-01  19

乾隆。乾隆二十三年,平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

在这期间,中国已经发展达到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峰。文治上,乾隆帝重视社会的稳定,继续施行雍正帝的“摊丁入亩”制度,同时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人口大幅增长。

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中国历史上人口首次破亿,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更是突破3亿。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即位初,屡次用兵湘、黔,推行"改土归流",限制土司势力。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十四年春,平定了人口一共数万的大小金川。

乾隆三十二年,派军入缅,乾隆三十四年,遣大学士傅恒督师1.3万余人再入缅甸,交战数月,迫缅王猛驳请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

一方面是清朝强盛,难以战胜。

另一方面,葛尔丹、大小和卓本身由于宗派、宗教格局无法动员足够强大的力量。

葛尔丹时,整个蒙、藏地区皆信藏传佛教,葛尔丹一度称霸喀尔喀蒙古和西藏,但是藏教内部的红黄之争以及蒙藏的民族矛盾使得他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像当年成吉思汗那样能凝聚和动员全部部落的力量。

大小和卓是回教势力,周边是蒙藏都是藏传佛教,更加格局局促,难以成事。

大小和卓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国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清代文献称之为“平定回部”。霍集占与其兄波罗尼都出自中亚费尔干纳地区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分支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称波罗尼都为大和卓,霍集占为小和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59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