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三立”

成龙原名2023-02-01  32

立德、立功、立言,此“三立”是自古以来衡量圣贤的标尺。

三立说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真三不朽,真不容易!

中华几千年来,用三立标尺来衡量,比较公认符合标准的只有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三位圣贤而已。

三立标准太高,难度太大,难倒就只能被挂起来,供人仰望?普罗大众,芸芸众生就只能可望而不可即?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三立标尺,换个方式理解和践行自己的三不朽,就有可能做到一定境界的真三不朽!

立德,德为道之余,道是天地大道。既是古往今来皆如是的长久规律,也是俊杰以时务为是的当下法则。以遵循自然普遍规律为本,以灵便现实通用法则为用。不为非,不作歹,不堕落,不放纵,自我标准的德就可以立起来了。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些德并不虚无缥缈,遥不可及,就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善待家人,为他人着想,坚持职业操守,立德就在点点滴滴之中。

立功,为众人谋利,就是利他利群。因我之贡献而对公众有所价值。事功有大小,立小功是立大功的基础,从不断的小功中获得锻炼和立大功的机会。功,体现在具体的职业和工作中,不懈怠,不懒惰,不懦弱,不苟且,在勤奋的付出中就可以立起功来。功不唐捐,努力永远不会白费,立功就在终日乾乾之中。

立言,言为心声,慎思善言就是立言。口无遮拦,污言秽语,就是与立言背道而驰。无论口头,还是书写,都是立言的通道,也是立言的道场。不妄语,不恶语,不偏狭,不欺诳,口齿留香的言就可以立起来了。在每天与人沟通,自我表达的过程中,言语和善,慈悲睿智,立言就在时时刻刻之中。

真三不朽,是天赋与天机巧妙融合于一人而得到,可遇不可求。

换一个角度理解三不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我的三不朽。

应该是立功、立德、立言吧。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儒家之三不朽与三立

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立德(道德成功 )——需要治心修身;立功(事业成功》——需要时势机遇;立言(学问成功)——需要禀赋才能.立德者或许没有机遇或者天赋,难于立功立言;立功者可以立德,却难于立言;立言者也可以立德,却难于立功.毛泽东说,曾国藩是达到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至高境界之完人.曾国藩走的是先立德,后立功,立言的路子,即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于内而成于外.我以为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内心严格的修炼,这是一种压抑式的自省.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附着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我想还是有的,不过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所有的德、功、言必须在封建思想允许的范围内,稍有逾越必斧钺相加斩尽杀绝.现在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要摒弃那些过时的以及貌似先进其实陈腐的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自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决定自己的作为,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过去的“立德”主要讲的是私德,个人修养多年,一遇外部社会的冲击,瞬间即可土崩瓦解.现在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秩序和规范需要人们自觉去维护,这甚至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对所交往的人讲诚信,救死扶伤等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品行.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回避的.真正无穷的力量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榜样,所以没有必要呼唤圣人或“雷锋”出现,每人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形成真正文明的社会环境,这比起塑造一些头上有光环的道德大师供人们去瞻仰实际得多.“立功”不再为某个朝廷所驱使的时候,这个词会因其平民化而显得生气勃勃.什么是“功”?现在可解释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科学家取得科研的突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项目,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获得丰收……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完成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立功”从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对社会的贡献.问题只是在于,做成的每一件事,不仅要利在当代,更要功在千秋,这个“功”方才立得起来.“立言”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当年司马迁因说直话而遭到宫刑,到明清的文字狱使无数小知识分子丢掉头颅,直至前几十年文化被“革命”,万马齐喑究可哀,使人们觉得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难.其实,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是只有勇气就可以办到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立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要总结历史,要研究现实,要预测将来,还要敢于说真话.而历史是扑朔迷离的,现实是错综复杂的,谁能洞若观火?!能够“立言”的人,中国还是有一些的,但毕竟不多,象鲁迅那样的人算是吧.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48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