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西米西是日语的拟声词。みしみし(mi shi mi shi),在日语中是一个拟声词。可以作为副词和三类动词使用。表示地板等物品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比如,歩くと床がみしみしする(一走路地板旧嘎吱嘎吱地响)。
“米西”被认为是吃饭的意思,可能跟“饭(めし)”(me shi)一词有关,“饭(めし)”是名词,“饭”的意思。可能因为日本侵略中国时,一进村子就找吃的,所以中国人对这个问词比较熟。
但日语“吃饭”的正确说法是“ご饭を食べる”(go han o ta be ru)。
扩展资料:
日本在绳文时代是没有文字的。到了飞鸟平安时代(公元600年左右),受到隋唐文化的影响,借用汉字的某些偏旁或者汉字,日本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很多日语单词的读音也是由当时传入日本的汉语单词的发音演化来的。例如“椅子”这个词,日语发音是“いす”(i su),据考证和宋代“椅子”的发音相似。
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很多词语的发音发生了改变。大部分日语的单词都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音读的发音一般类似于汉语的读音,训读则是日本人自己形成的读音。例如“大和”这个词,音读是“tai wa”,有一点点像汉语;训读是“yamato”。
1、米西,是由渭南师范学院动画系07级大2学生王珞澄2008年创作的一个动漫形象。米西,是一只呆萌的猫,却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幻想着有一天能在天空飞翔。
2、米西动漫角色创作者叫王珞澄,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传媒系。2008年的时候学习动画专业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专业,创作一个动漫形象往往会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3、米西的出现是在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那会儿因为地震,出于安全的考虑学校的宿舍是不让住的,同学们被迫都在操场过夜,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大概一个礼拜,在这段时间里作者曾经收养过一只黑白相间的流浪的猫咪,猫咪的脖子挂着写着“米西”两个字的牌子,后来回到宿舍,作者便对这只猫咪悉心照料,与此同时也开始有了创作动漫角色的想法,米西的动漫形象就在此时诞生了,米西的名字也随之在此时出现了,并且一直被沿用至今。作者当时还画了米西抗震救灾的宣传漫画,以缅怀逝者。
4、米西更多的时间是呆萌的,但是米西是一只怀揣梦想的猫咪,因为它坚信,总有一天他会飞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