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群性
马匹合群性的强弱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如轻型马比重型马强,群牧马比舍饲马强。人可利用马的这一习性组织马群放牧,利用经过调教的“头马”带群、训练装车、跳越障碍、过河等。由于单个马不愿离群,在调教时要注意训练单马出列或执行任务。
2、记忆力和模仿力
马的大脑较发达。可记住主人、道路、水源、厩舍、饲喂和休息地点、被惩罚处、不正当的对待或伤害等。“老马识途”,马即使离群数月甚至数年,它仍可返回原地。 因此,在赶运马匹时要防止其逃回原饲养地或原产地。
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调教时可以利用老马带新马,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但马也可以模仿坏的动作,所以要把有咽气癖、啃物癖等不良行为的马隔开,以免别的马模仿。
3、竞争和争斗
马的竞争心理非常强,彼此互不相让,赛马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在竞赛中,虽然鼻口喷血,体力难支,也竭尽全力,直至死亡。并行的马总是越走越快,总想超过对方。公马喜争斗,对好争斗的马要注意管理。拴系或牵遛时要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
扩展资料:历史起源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这边为您查询到:马的特点
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马的生活特征
1、群居生活
马属于群居动物,会彼此互相照应,这样马会觉得更有安全感。
2、性情温和
马是一种很温和的动物,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或其他动物,遇到危险的时会赶快逃跑。年轻的马在一起时常常会互相追逐、踢、咬,但这并不是在打架,而是在玩乐。
3、警惕性高
马的胆子比较小,很容易受到惊吓,害怕鞭炮、气球、旗帜和细长的东西,所以它们会时刻保持警惕状态。
4、记忆力好
马的长期记忆要远远好于人类。马匹一旦学会了一样东西,相关信息就会永远存储在它的大脑中。5、嗅觉灵敏
马的嗅觉神经非常敏锐,可以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等信息。
6、睡觉习惯
马通常都是站着休息的,休息时会轮流放松后脚,将休息的脚微微弯曲轻轻放在地上,承载较少的体重,两只前脚与另一只后脚承载大部分重量。只有在非常安全舒适的情况之下,马才会躺下来睡觉。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森林和丛林中的杂食性动物,马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素食草原动物,马天生不是好斗的动物,它不攻击和杀死其他动物吃。马是草食动物。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森林和丛林中的杂食性动物,马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素食草原动物,马天生不是好斗的动物,它不攻击和杀死其他动物吃。
被捕食&逃跑的动物。
马是食肉动物的猎物。食肉动物是老虎、狮子、鳄鱼和熊之类的动物。
马的最佳防御是逃跑,马可以达到非常快的速度疾驰。
当一个危险的情况时,马会首先尝试逃跑,如果它不能,它会用它的牙齿和蹄子保护自己。希望此回复对您有所帮助,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哦,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特点:
1、体格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和跖骨。
2、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
3、野马喜欢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后代组成。
4、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
扩展资料畜牧学分类:
1、乘用型:如纯血马、阿拉伯马等。
2、挽用型:如阿尔登马、比利时重挽马、贝尔修伦马等。
3、兼用型:如三河马等。外貌介于乘用型、挽用型之间,又独具特点。实际应用中,畜牧学分类法对于改良品种的分类是适用的。未经过专门化选育的地方品种,其体型属兼用型,但它们和育成品种的兼用型不完全相同。
马种资源状况2011年末,全世界马的存栏数约为5847万匹,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共150个国家。各国马种资源共570个、区域性跨境马种资源63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