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的称谓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领导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人民子弟兵”不仅指解放军来源于人民,更重要的是指解放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武装。
子弟兵造句:
1、临走,他恳切由衷地叹口气,说:像什么话?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工农子弟兵!
2、人民子弟兵日夜守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3、福州人民纷纷称赞人民子弟兵,不愧是。
4、特大洪水威胁着村民们的生命,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人民子弟兵赶来了。
5、解放军和人民血肉相连,是人民的子弟兵。
旧指由领兵将帅本乡本土壮勇所组成的军队,现代指对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
在现代,“子弟兵”的称谓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领导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率领3千余人的武装,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后,聂荣臻立即着手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在当时的晋察冀便出现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如“回民支队”、“平山团”等。这些部队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家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寇。
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奖平山团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扩展资料:
子弟兵发展:
1939年底,晋察冀军区冬季反“扫荡”战役取得胜利,社会各界发来大量祝贺函电,盛赞聂荣臻将军指挥有方,屡建奇功。聂荣臻在《抗敌报》上复信指出,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固长城,是“全边区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创造出来的”。晋察冀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也改名为《子弟兵》。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1940年春到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同年出版)一书,书中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后来,“人民子弟兵”成为人民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亲切称谓,并一直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子弟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