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有五种人种,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旁遮普人、东亚人种。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有学者认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所以也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
3.达罗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操达罗毗荼系语言,使用象形文字,是这一人种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后纳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区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亚非语系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和印欧语系游牧民族)中的其中的一支分支之一,高加索以及中亚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古代雅利安人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上定居下来。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这就是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则进入伊朗高原地区,称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东亚人种其肤色多呈红润色、白色、淡黄色。长颅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著民中,圆颅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印度居民大部分属于“白色人种”。
世界人种的划分并非只是从皮肤颜色上来加以区分的,其区分方法主要是骨骼特征,面部特征以及毛发特征等,比如白色人种,他们的特征主要是高鼻梁,深眼窝,脸型细长,头部前后长度往往大于左右长度,实际上大多数印度人都符合这种特征。
与黄种人与黑种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印度人虽然皮肤很黑,但是在人种划分上却被归为白色人种,而现代基因学的研究和分析也证明了大部分的印度人基因都和欧洲白种人更加接近。
人种分类:
全人类在人种类别上可以分为四大人种(也有分为三大人种),通常按颜色分为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高加索人种),黄种人(又叫亚美人种、亚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
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非洲人种)和棕种人(又叫澳大利亚人种),但是在有的人种划分中棕色人种被取消,只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三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印度人
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影响下,4000年前本为白色人种的印度居民逐渐演化出了漆黑的肤色,从而形成了“印度人是黑色人种”的假象。
印度的礼仪与习俗
印度习俗有很多,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有的印度人见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
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在印度,迎送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现在,城市中男女见面已多实行握手,表示亲热时还要拥抱。在大多数地方,男人相见或分别时,握手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妇女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共场所露面。
印度全国约有180种语言,700多种方言。分属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