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为:
1、总体上公民科学素养水平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不同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较低年龄段高于较高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越高整体水平越高;城市公民高于农村;
3、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变化显示,科学素养较低的群体的水平有较快提高,特别是受教育水平较低(指受初中教育)和农村公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提高的幅度较大,对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提高影响显著;
4、公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水平较低;
5、公民科学精神比较欠缺,还存在大量相信迷信的公民,青少年与科学精神有关的调查结果出现回落,学校对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存在较大问题。
扩展资料:
国民的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科学素养又是国民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迎接新的挑战,顺利实现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国民科学素养还不高,因此重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合乎实际的政策,做好科普工作,而制定政策的基础就是进行调查研究。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科普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经济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政治因素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指导性作用,文化也深刻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大力发展社会教育,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衔接,是持续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经济是提高公民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一方面,经济投入增加会为公民科学素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大批具备科学素养的劳动力,个人需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