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故事梗概100字 围城故事简介

伯牙钟子期2023-01-31  22

1、第一部分从小说主人公方鸿渐1937年自欧洲留学返的故事开始,接着是他在上海和家乡无锡的短暂经历。先是在归国邮轮上,方鸿渐经不住鲍小姐的引诱,而一 夜 风流,体验了“遭欺骗的情欲”。到上海后,他被动地卷入了与他并不喜欢的留法博士苏文纨的恋爱游戏,而他主动追求的则是政治系大学生唐晓芙——在他主观看来纯洁而可爱的理想中的姑娘,却可望而不可即,并在似乎将要成功之时遭到了苏小姐的彻底破坏。

2、第二部分的中心内容是去三闾大学的途中的种种风俗风景,主人公以及同行者所遭受的种种磨难,以及他们的种种表现。在这时出现了本书的女主人公孙柔嘉,以及其他一些漫画式的人物。

3、第三部分写他在三闾大学期间的经历,极其生动而辛辣地表现了学术圈中伪文化人的面目,而方鸿渐也在不知不觉中糊里糊涂地落入了孙柔嘉的情网。第四部分写方鸿渐与孙柔嘉一起返回上海,在谋生的困厄和夫妻琐屑的矛盾中,最终导致了夫妻“不离而散”的结局。

4、《围城》是一部采用西方“流浪汉”小说模式的作品。“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其他的人物和情节随着主人公的经历而安排,不像一般小说那样逻辑严密、故事连贯。《围城》的浅层主线就是主人公方鸿渐的恋爱婚姻史。

《围城》主要内容概括: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

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苏文纨的倾心相与和方鸿渐的另有所欢,使他们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戏。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

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

扩展资料: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

方鸿渐是“新儒林”中尚有正义感的人物,他的出国留洋,目的是“光耀门楣”,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他的懦弱的性格,悲剧的结局,正是传统文化所致。

作品通过这些人物病态性格的剖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第三个层面则是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诸如对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

钱钟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小说中也多次点明了”围城“的含义。

它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是“围城”,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作家在围城中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围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00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