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是长期的土地,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这个词最初用于定义有争议的领土。
它最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于描述敌对双方战壕之间的地方,以及双方都不希望对方进入的地区。或者因为害怕被敌人攻击而被控制。
中国的四大无人区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因其地广人稀、神秘莫测,成为人们最喜欢探索的地方。很多探险队都成功穿越了四大无人区。
罗布泊,位于若羌县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它因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古丝绸之路的要道而闻名。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历史,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
罗布泊是位于北部的最低最大的洼地。这里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发源于古代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流域,流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曾经有很多名字,有的是因为它的特点而得名,比如敖泽、延泽、甘海,有的是因为它的位置而得名,比如普昌海、羌兰海、孔雀海。元朝以后称为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宽三百里,以其水亭,冬夏不增不减”,其丰饶让人猜测其“潜行地下,积石南为华河”。这种罗布泊是黄河源头的错误观念,从先秦到清末流传了两千多年。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大浪淘沙必淹”的罗布泊西部楼兰,处于法律限制用水的紧张境地。清朝末年,罗布泊涨水时,只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两三里或一两里”,成了一个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向东,注入罗布泊。到20世纪50年代,湖泊的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罗布泊在20世纪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而逐渐干涸,1972年底完全干涸。
流浪的奥秘
最早考察新疆的中外科学家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但最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而引发了对罗布泊流浪论更为激烈的争论。这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于北湖和南湖。因为入湖的河水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自然流向另一个更低的地方。许多年后,由于风蚀,湖底会再次降低,湖水会再次回流。这个周期是1500年。
斯文·赫定的理论虽然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却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反对。根据罗布泊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也对罗布泊迁徙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让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感到更加困惑。
大耳之谜
正当人们为罗布泊未解之谜争论不休的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照片中,罗布泊实际上酷似一只人耳,不仅有耳轮、耳洞,甚至还有耳垂。地球的这个耳朵是怎么形成的?有人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末天山南坡洪水造成的。洪水流入湖盆时,穿过沙漠,携带大量泥沙,冲击、侵蚀原有的干涸湖盆,并按水流方向形成水下凸出的环形条带。
正是由于干湖床细微的地貌变化,局部成分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干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科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也许关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不会结束。
诡异神秘
为了揭示罗布泊的真实面貌,无数探险家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其中。悲剧故事很多,罗布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为亚洲大陆上的“魔鬼三角”,古丝绸之路贯穿于此。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鬼魂在这里游荡,到处都是尸骨。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时,曾写道:“沙河邪魔多,遇热风者死,无一幸免……”。很多人在泉水不远处渴死,不可思议的事情时有发生。
1949年,一架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飞机在商山县失踪空。1958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船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向西北方向飞的,为什么突然改变航向,朝正南飞?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的一名警卫失踪。30多年后,地质队竟然在距离事故现场100多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找到了他的尸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飞机、军队和警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但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7个人坐客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直没回来。两年后,在一个陡坡下发现了三具躺着的木乃伊。车距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天,米兰农场三名员工乘坐一辆北京吉普前往罗布泊,失踪。后来,我们的探险者在离楼兰17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其中两具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车状态很好,水和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于春顺在罗布泊的一次单人徒步探险中遇难。他因为偏离了计划的路线,没能找到被埋的水和食物而被杀害。
罗布泊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一片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为你迷失,沉思,争论,甚至奉献自己。
罗布泊,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揭开你的神秘面纱?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经度8925' ~ 9405,纬度3419' ~ 3616。其范围为昆仑山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青藏公路以东,省界以西。保护区西邻西藏自治区,南接格尔木唐古拉乡,北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临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600多米。最高峰是昆仑山北缘的布卡达班峰(又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是堡子峡(昆仑山南麓的芦洪水河穿过博卡雷克角的地方),海拔4200米。该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喜乐山和东不老山横穿本区中部,山与山之间有两个宽阔的河谷湖盆,地势相对平坦。海拔5500米至6000米以上的山区有现代冰川。如布卡达班峰(6860米)和马兰山(6813米),少数5600米以上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如东岗扎日(5882米),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
这个区域是羌塘高原内陆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的交汇处。东部以楚马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少。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在羌塘高原的东北部有许多湖泊。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是乌兰乌拉湖,面积544.5平方公里。
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风大,地域差异大。境内年平均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西金乌兰湖存在明显的暖带。最暖区年平均气温-4.10C,最冷区是最西端的勒谢乌丹错,年平均气温-10.00C(计算值),最低气温-46.40C,其他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介于173和495毫米之间..该地区风力较强,是我国风速较高的地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金乌兰湖附近(1990年7月9日16时47分)仍有瞬时风速24.0m/s的大风,年平均风速分布自东向西增大。该区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寒草甸土、高寒草原土和高寒荒漠土,其次为沼泽土,有零星分布的沼泽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很年轻。深受冻融影响。
区内由于地理位置、地形高度、地形坡向、地表组成等多种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的交替。主要类型为高寒草地。冰缘植被也有大面积分布,而高山荒漠草原、高山垫状植被和高山沙漠分布较少。高山草甸和高山沼泽只分布在极少数地区。
该地区生物群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种群多。据多年观察,兽类29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11种,鸟类53种,爬行动物1种,鱼类6种。全区共有高等植物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植物84种,占全区总种数的41.56%。该地区的特有物种不仅是中国的珍稀动植物,也是世界上的珍稀物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自然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