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妻子,配偶。
拼音:伉俪 [kàng lì]。
释义:女子嫁人为妻。夫妇。
引证:郭沫若 《苏联纪行·八月十一日》:“女往依附,经种种曲折,结果与钢琴家结为伉俪。”
用法示例:
(1) 几十年来,他俩休戚与共,伉俪情深。
(2) 贤伉俪相敬如宾,真是令人羡慕。
(3) 合欢花常艳,伉俪寿无疆。
近义词:
一、夫妻 [fū qī]
释义:丈夫和妻子。
引证: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魏小姐 :现在的夫妻,稍为做出点爱情,人家就觉得特别,不能放心。”
二、鸳侣 [yuān lǚ]
释义:比喻仕宦同僚。配偶。
引证:柳亚子 《浣溪沙·十月二十八日偕雁冰等泛舟游阳朔翌日乘汽车返记事得两阙》词:“并枕联茵人似鲫,疏星缺月野无庞,几家鸳侣总成双。”
伉俪一般指夫妇,是一种比较书面化的用词。”伉俪“一词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一年》。"伉"本义是匹敌、相当,"俪"本义是配偶,结合起来就是相匹敌的配偶。由此延伸,伉俪就是夫妻的意思。在古代,"伉俪"一词不能随便用,而是非常有讲究的。公元前540年,齐景公的女儿少姜嫁给了晋平公,然而少姜才嫁过去三个月就香销玉殒。鲁昭公听说少姜去世,决定亲自去晋国吊唁,晋平公知道后马上就派使者去阻止说:“非伉俪也,请君无辱。”意思是,少姜是妾,不是国君正式的配偶,其级别还不用惊动诸侯国的国君,请您不必辱临。
所以在古代只有身份相匹敌的夫妻才能用”伉俪“一词。
1.伉俪的读音为【kànglì】,指的是夫妻,也可以用来指女子嫁人为妻。
2.具体内容“伉俪”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一年》,“伉”有对等、匹敌之意,“俪”则有结缘、配偶之意,而“伉俪”即相匹敌的配偶,由此可知,事业各自有成,生活情趣又相仿的夫妻才能称为伉俪。
3.在古代,“伉俪”一词可不能随便用,是非常有讲究的,只有正室才能被称之为“伉俪”,妾室不可如此称呼。
4.伉俪是一种比较书面化的用词,在古汉语和书信中常把自己和配偶谦称为“夫妇”,伉俪则是对除自己之外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
5.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羣臣谓宣太后应配食元帝,太子前率徐邈曰:‘宣太后平素之时,不伉俪於先帝,至於子孙,岂可为祖考立配!’”中,“伉俪”指的就是女子嫁人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