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我:“本我”指的是人的潜意识,代表了欲望,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2、自我:“自我”是理性和机智,它按照原则行事,对“本我”加以控制和压制。
3、超我:“超我”是内在的良知、社会的准则、道德的判断,对“自我”加以指导,对“本我”加以限制
1、本我(英文: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拉丁字为“id”,原德文字则为“Es”)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2、自我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
3、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扩展资料:
本我、自我、超我的区别
一、三者奉行的原则不同
1、本我是感性、是本能欲望,奉行享乐原则。
2、自我是理性,是逻辑思维,根据外在环境来调节呈现出来的人格,奉行现实原则。
3、超我是内心的道德底线,源自人类集体认同的规范,奉行道德原则。
二、位于心理结构的层次不同
1、本我位于心理结构的最内层,是心理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如人刚出生时仅有生理需要(物质需要),饿了吃,吃了睡。但随着生命的成长,人慢慢地有了精神的需要(本我的精神需要是后天形成的)。
2、自我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中介环节,自我是在幼儿期通过父母的训练、后天的学习以及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我是个体人格的执行者。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遵循现实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个体最常意识到的部分。
3、超我属于心理的最外一层, 人的自我之所以有时会约束本我,是因为有超我的监督和可能的惩罚。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它遵循道德原则,并追求完美的境界。“超我”与“本我”相对立,并对“本我”产生抑制,同时也对“自我”发挥监控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自我与超我,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一切行为的总源头。自我是在本我之上形成的,是本我的对立面,是现实原则的化身。超我是社会道德原则在人格中的反映,是良心的代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就象水的结构一样,本我象一个充满气的、毫无约束的球体,自我象一个皮球,而超我则像是一个橡胶皮球,被这三者包围着。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这些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本我和自我是不断增长的,而超我则是不断减弱的。当本我和自我发展到顶点时,就会向外寻求满足而变得冷酷无情,超我的道德原则就会被抛弃。